收藏文章 

2014-06-09

「五窮」不窮,「六絕」更不絕

  六月份的專欄遲了一星期才動筆,剛好碰上了上周歐洲央行減息的行動,在這裏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歐洲央行在去年底將主要融資利率由0.75%減至0.25%,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看齊,已被視為非常進取的表現。

 

  歐洲央行把融資利率再下降至0.15%,為了杜絕銀行不思進取的將資金停泊在央行的帳戶內,歐洲央行把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利率減至負0.1%,意味銀行把錢存進央行不但沒有利息收入,還要反過來支付利息。目的是驅趕銀行將資金投放於市場,多做企業的借貸生意,以刺激經濟復甦。因為最新的歐元區消費物價指數是增長0.5%,遠低於目標的1%。

 

  稍為讓市場感到意外的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決心。具體的操作是怎樣呢﹖大約在3年前,大家應該記得「歐債危機」這個名詞,雖然今天大部分歐豬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等的10年期債息已回落至3%以下,德國的10年期債息更低於同年期的美國國庫券只有1.4%。背後的原因是歐洲央行在危機處理的時候,推出了長期融資操作(LTRO),由歐洲央行借出流動性資金給其他歐豬國家的央行,再由這些國家的央行按情況借給國內的銀行,歐洲央行收取的利息是1%,為期三年,估計大部份融資在今年底到期。

 

  這次歐洲央行除了將這些平價貸款延期至2016,更再推出4,000億歐元的「針對性較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分別在今年9月和12月進行。歐洲央行更準備購買資產抵押證券。措施一籮籮,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量寬再量寬,直至達到預期的經濟目標。

 

  面對這樣的環境,投資者應怎樣部署呢﹖四個字,「駕輕就熟」。因為我們經歷過聯儲局和日本央行的長期訓練,已變成熟手技工。先別管央行的聲明怎樣說,怎樣宏觀或是長期規劃的,3至6個月內,歐洲股市和債券市場必有正回報,大家只要回顧美國和日本的量化寬鬆過程便一清二楚。筆者對一些高息債券或歐洲基金情有獨鍾,因為它們對利率的反應是最直接的,唯一要考慮的是歐元匯價的影響,雖然議息公佈後歐元轉強,由1.3520反彈至1.3660,這是短暫現象,我看歐元匯價中期走勢是走弱的,參考日圓匯價在「安倍經濟學」推行下的趨勢,可幫助大家思考,所以想賺盡歐股及歐債的回報,最好對沖歐元下跌的風險。

 

  那麼中國內地的經濟情況是否存在重大危機呢﹖內地的股市表現令大家心裏不是味兒,但5月份的上證綜合指數在樓價大跌、南海衝突、內地消費市場不振及銀行壞賬增加的壓力大,仍然守住2,000點的水平。香港恒生指數也在看淡聲中重上23,000點,甚麼「五窮六絕」,至少錯了一半。關於內地的負面消息已醞釀了一段長時間,如果真的爆發危機,也不是我們能預見甚麼時候發生的。其實我們需要學習動態管理事情的,因為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內地的樓價下滑、消費市場萎縮,中央政府便出台鐵路建設和城市棚戶區改造來拉動經濟、銀根緊嗎﹖人民銀行採取逆回購操作,釋放資金到市場裏。現在7天的回購利率貼近3.5%,是去年6月錢荒時的一半而已。

 

  內地及香港都受到環球因素的影響,現今我們面對的是「新常態」,儘管美國聯儲局正在退市,但步伐非常慢,而主席耶倫的加息時間表也不斷往後延遲,日本央行在量寬,歐洲央行也加入了,資金泛濫的情況只會變本加厲,金融資產價格豈有不升之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