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1-05

聯儲局和日本央行完美交棒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的表現實際上已改為由政策主導,而能夠在政策上呼風喚雨的,肯定是全球各大央行。上週美、日央行又上演了一場大合奏。  

 

  上週中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結束,一如預期把最後一注每月150億美元的買債行動也停止了。現在聯儲局正式宣佈停止買債,在議息聲明當中,更強調閒置的勞動力正在減少,令市場深信加息的鐘聲已響起來了。  

 

  但當投資者還在擔心要告別寬鬆貨幣政策之時,美國已經把這支接力棒在48小時內成功地交至太平洋另一邊的日本,令這部印鈔機繼續運作。  

 

  日本央行於上週五突然宣佈將其每年目標貨幣基礎由60-70萬億日元擴大至80萬億日元,同時將每年買入股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地產信託基金規模倍增,至分別3萬億及900億日圓。把市場情緒推至高峰的,是管理達1.1萬億美元資產的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在不足一小時內宣佈,將日本和海外股票的投資比重,由目前各12%提升至25%,即是說股票投資規模達5,500億美元。與此同時,投資於日本政府債券的比例則由60%大削至35%。

 

  這突如其來的加大量化寬鬆,日本央行志在驅趕通縮。另一方面,與政府退休基金的配合,亦可穩定日本國債價格,爭取時間推行改革及刺激經濟政策。相比起再大規模購買國債,改善股票市場氣氛既可引入海外資金幫助企業融資,從而刺激就業市場。而且財富效應可鼓勵本地居民消費,再加上日圓貶值下刺激出口及旅遊業,對於實現通脹更立竿見影。

 

  今次美日央行成功交棒,除了給市場一種資金仍相當充裕的感覺外,日本央行對於投資於股市的訊息比起聯儲局更明確。相反,日本10年期國債孳息本已處於0.5%的極低水平,而且環球債券多以美國國債孳息為基準,因此日本央行即使擴大量寬,環球資金對於再投資債券的興趣已大不如前。筆者預期環球股市經歷今次過渡後,將可繼續強勢。

 

  那麼何者勝算較高?由於美元強勢,而各大央行也在打貨幣戰,因此選擇投資工具時必先考慮匯價風險。以歐洲債券為例,雖然歐洲央行政策利好債券價格,如意大利10年期國債孳息2.4%(較美國的2.33%為高),可能還有下跌空間,但若歐元跌穿1.2,匯價已虧損了4%,完全蠶蝕了整年的回報,同樣風險存在於歐股和日股。  

 

  筆者認為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較為吸引。美股自然是熱門之選,此外,沽日圓、買亞洲美元高息債券仍然有投資價值。  

 

  內地股市也是受惠政策刺激的市場。內銀獲批發行優先股,人民銀行連番出手穩定銀行及市場流動性,國企改革進程理想,如南車和北車合併,廣州廣船獲母公司注資。當外圍風雨飄搖之時,內地A股已靜悄悄地突破了2,400點。現滬深兩地每天平均成交已達4,000億人民幣,氣氛良好。筆者相信內地在未來推動改革將不遺餘力,上證綜合指數明年第一季可突破2,600點。  

 

  上月提到港股的調整是機會多於恐懼,恒生指數於10月份上升超過1,000點,希望大家有所受惠。如今大部份負面因素已消化,恒指年底前將可再上試25,360點的全年高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