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7-07

心有千千結,跟市贏面較大

  2014年的上半年已成為歷史,踏入7月的第一周,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及標普500指數創出歷史新高,道指已升破17,000點,標普500亦升至2,000點的大關前,破關指日可待。美國剛公佈的6月份失業率下降至6.1%,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好的,而非農業新增職位連續兩個月處於280,000以上,刺激了投資者高漲的情緒。

 

  我們身處香港及內地的,心有千千結,到底是跟還是不跟﹖我仍然維持上月作出的建議,如今金融資產價格又處於再通脹的過程中,以貨幣購買力計算,跟的贏面較大。

 

  今天的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是一個怎樣的格局呢﹖很簡單,實體經濟恍似一位患了慢性高血壓的病人,靠每天吃藥來控制血壓和預防高血壓帶來的其他併發症,儘管血壓在吃藥後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但醫生不會貿然建議停止服藥,最多是減少服藥的份量而已,吃藥是這位病人餘生要做的必然事情。各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扮演了醫生的角色,處方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美國股市不斷在疑惑和憂慮中創新高,超越了金融海嘯前的水平,狼來了的故事聽多了,要不要相信呢﹖我認為風險管理要做好,但不需疑神疑鬼,因為資金的流動非常充足。美國聯儲局自1月開始減少每月買債的規模,目標是今年內完成。這個退市的影響言過其實。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由2008年的8,000億美元倍升至43,000億美元,即使完全停止買債,總量只是減少10,000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依然超過30,000億美元。下一步的加息行動是否在2015年中啟動,看來機會不大。

 

  歐洲的股市如英國、德國和法國,自年初至今的上升幅度也在5%以下,走勢跟美國相似。但不要忘記,歐洲央利減息的效果還未完全發揮,有力再上。曾經令大家避之則吉的歐豬五國,氣息相當不錯,西班牙及意大利的股市回報率達10%至15%。印度股市去年下半年大跌,今年上半年收復失地,大升25%,新興市場國家的表現將會有很大的差異,投資的焦點是尋找相對落後的股市。

 

  落後於歐美的股市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年內內地上證綜合指數下跌5.6%,恆生指數則微跌0.3%,這個走勢和去年的結果是一致的。我相信大家對香港和內地經濟面對的困難和衝擊是非常明白的。中國內地經濟硬著陸的陰影揮之不去,世界銀行最新的全球經濟預測由3.2%調低至2.8%,對中國內地和俄羅斯的經濟前景轉為負面,接近市場主流的看法。中國人民銀行在報告發表前已率先「定向降準」,把城市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及農村合作社的準備金率降低,以刺激地方銀行向三農及微小企貸款。早前亦提高鐵路基建投資和棚戶區改造工程來拉動經濟增長。中國內地也跟著服用降血壓藥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也隨之而減少,在流動性增加的情況下,股市在第三季度前應有所表現,預期上證綜合指數可達2,200點,恆生指數在年底前上望24,800。

 

  過去一個月內地股市的動態亦值得大家留意。新股上市重新,已沒有像過去為二手市場帶來的衝擊。而且投資者對於新股的反應相當熱烈,第一批的6隻新股中已引來5,300億人民幣凍資。即是正值半年結的季節性資金緊絀期,市場的流動性依然平穩。新股定價理性,平均市盈率20倍,相比以前動輒50倍合理得多。而新股上市後表現良好,這樣才可令信心盡心的投資者對股市重拾興趣,此變化亦正好配合資金由轉弱的樓市回流股市。

 

  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其實是心理問題。往往令大家最人心惶惶、驚慌失措的是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事。相反若是意料中事,即使是情況惡劣,大家早已積穀防飢,防範於未然。雷曼倒閉影響之深,在於其發生於一夜之間,提前意識到有危機的人不多。這年來投資者一直被大大小小的危機困擾著,大家避險意識甚高,往往手持大量現金等候機會。在這背景下,金融資產價格只有調整而很難有大跌。在央行貨幣政策支持及投資者仍有所顧忌的情況下,筆者認為下半年股票和債券仍可穩步上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