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在全球化版圖被地緣政治裂隙不斷衝擊的當下,由意大利Arkad基金會於2021年發起的《Fusion》藝術計劃,以雕塑為媒介實證藝術跨越差異的力量。這項具前瞻性的跨國倡議將於2025年4月11日至27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呈獻終極成果展「Fusion Final」,透過36件以意大利阿普安阿爾卑斯山大理石與香港原生木材共塑的作品,鋪陳四年間關於信任、對話與創意調和的歷程。
Arkad基金會創辦人Cynthia Sah與Nicolas Bertoux於疫情封鎖期間構思《Fusion》計劃,以藝術回應全球分裂。計劃將象徵西方永恆性的卡拉拉大理石,與承載東亞「無常」哲思的香港硬木對峙,將文化符碼轉化為「差異共生」的具象化對話。Bertoux闡釋:「大理石與木材並非對立,而是相互擁抱。它們的相遇催生出嶄新的美態。」
公開徵集後,專業評審團基於辯證美學理念與材質駕馭力,選出十位藝術家組成五組跨地域搭檔:
- 李展輝(香港) × Francesca Bernardini(意大利)
- 朱卓慧(香港) × Aurélien Boussin(法國)
- 何遠良(香港) × Jacob Cartwright(澳洲)
- 岑嘉慧(香港) × Flavia Robalo(阿根廷)
- 周圓緣(香港) × Lorenzo Vignoli(意大利)
意大利雕塑家以卡拉拉大理石為創作核心,香港藝術家則運用本土硬木——在統一的創作框架下,雙方對彼此的半成品進行材質介入與形態重塑。
《Fusion》藝術計劃分三階段深化跨域協作。首兩階段(2021年《Fusion 1》與2022/23年《Fusion 2》)正值疫情期間,藝術家突破地域限製展開遠程合作——意大利雕塑家以阿普安山脈的純淨大理石雕刻作品初稿寄至香港,由香港搭檔以木材回應創作,再將作品回傳意大利進行細節整合。2024年《Fusion 3》迎來關鍵轉折,五位香港藝術家親赴意大利大理石重鎮,與合作夥伴從概念發想、材質實驗到雕刻手法全程協作,透過即時溝通調整創作路徑,融合兩地工藝思維。最終完成的雕塑上每道鑿痕,皆銘刻著跨越文化隔閡建立信任的細膩過程。
「Fusion Final」展覽呈現大理石與木材的動態對話,精選作品包括:
· 李展輝 × Francesca Bernardini《山與流雲》 懸垂木雕如流雲掠過堆疊大理石山巒,重構傳統山水畫意境。
· 朱卓慧 × Aurélien Boussin《月相》 流線形大理石拱軌道連接木影浮雕,隱喻月升月落的時間軌跡。
· 何遠良 × Jacob Cartwright《信使》 散落如音符的大理石碎片停駐木雕飛羽,探問平衡與張力。
· 岑嘉慧 × Flavia Robalo《我即河流》 木紋流水環抱大理石浴者,營造出世與入世的詩意瞬間。
· 周圓緣 × Lorenzo Vignoli《鳳凰》 從灰燼重生的木石羽翼,於輕盈與自由間擺盪起舞。
每件作品皆探討二元對立——神聖與世俗、動態與靜止、毀滅與重生。Arkad創辦人強調:「此展不僅關於成品,更在於透過藝術這門普世語言,實踐實驗、溝通與互敬的過程。」
展覽除展出36組合作雕塑,亦首度公開十位藝術家個人代表作,揭示其創作脈絡。同期舉行的教育活動包括大理石雕刻示範及木紋處理工作坊,引領公眾探索材質創新與跨領域對話如何超越界限。
Hashtags: #marblesculpture#woodsculpture#foundationarkad#marblewood#fusion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