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022
一趟考眼力鍛鍊智慧的過程:翡翠鑑藏二三事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溫故知新,簡單來說,辨識一枚真正翡翠,先要在光譜中找出一條437線,然後從聚光機裏確定1.66的折射率,再用高光燈照,在紅色光譜區內找有否灰帶還是清晰的630、660和692三條黑線,判斷是否染色或灌色,才能繼續打後的檢證程序。
如此說來,購買翡翠,事前事後,一張證書,花兩三百元,其實物超所值。
當然,比起直接用一部40萬的高科技精密紅外線機,慢慢用眼睛檢證來得更有趣,更富挑戰。也有學習用靜水法度SG比重,看紅外線光波普圖和紫外光機測試翡翠有否灌膠,叠叠重關關,但數據上總有偏差,記得導師說要容許「允差值」——凡事無絕對,太執著數據反而得不到結論,盡信機器不如「徒手搏擊」,用肉眼透過10倍和20倍放大鏡來看端倪,老江湖一看便知有沒有。
古玉歷史溯源更悠久,暫按下不表;吸睛的艷綠翡翠,則始盛行於清朝來自緬典的進貢,拍賣會久不久便出現慈禧太后的翡翠首飾,天價當然,但難得一見,已超所值。
基本上,翡翠根據種水可細分為糯種、糯冰種、冰種、高冰種、冰玻種、玻璃種,所謂「好種遮三醜」,箇中學問,如有興趣,擇日再談,至於近年興起紫玉、紅翡甚至藍翡,挑戰顧客們的文化及美學觀念。眾所周知,純天然的是A玉,B玉經過漂白注膠,C玉則經染色處理,巿面上充斥B+C玉,到標榜A玉時,也得看其商譽及銷售手法,商譽好的,難免開天索價,這時候,除了證書,看其貨源成本管理,畢竟直接購入原石料裁切也有其成本風險。
所以,在玉器巿場裏,留意那些檔主、老狐狸胡謅亂道一通,無他,沒希望發財,更口沒遮攔。買到假的沒甚麼,開心價就開心價,就當交學費吧。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