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2024 11:22
《真知灼見-溫灼培》盼加息撐日圓
《真知灼見》從日本央行最近公開的1月23日議息會議紀錄顯示,當時會上各委員曾討論了短期內退出負息政策的可能性。委員們擔心若太遲退出負息政策,待實質工資一旦大幅上漲,通脹將失控。事實上,於1月23日的議息會後聲明裏,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亦曾指出,退出負息政策的基本條件已準備就緒。現時市場估計日本央行早則或於4月、遲則6月將加息,加幅為0.1厘,把現今負0.1厘息率推上回零息水平。
*既然通脹已回,為何還要加息?*
到這裏有個相當有趣的問題。日本的核心年通脹率已是連續21個月高於日本央行制定的2%通脹目標水平,按理日本央行早便應該加息,但卻又不加。而從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的核心年通脹率自2023年1月於4.2%見頂後,到2023年12月已回落至2.3%。既然日本的通脹率也快回落至該行定下的目標水平,為何到現在植田和男才謂加息已準備就緒呢?
*過去通脹非內需拉動*
先要了解為何過去21個月日本通脹一直偏高,但日本央行卻不加息的原因。按日本央行指,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過去呈現的通脹並非由內需推動,而是由進口價格上升帶動。內需弱即經濟弱,面對內需不足還加息,只會使經濟雪上加霜。再者,如通脹是由外圍因素導致,加息實質上對打壓通脹也是無濟於事。所以這解釋了為何日本央行過去一直強調,除非通脹是因工資上升帶動,否則不會加息的原因。
*日本實質工資有望擺脫負增長*
但現在情況已有所不同。隨著日本通脹回落,日本去年12月扣除通脹後的按年工資增長率已收窄到負1.9%(即實質工資到現在仍是下跌),回顧11月該數字為負2.5%。假使日本的通脹率能進一步下降,而今年3月日本企業又能有較佳的加薪幅度,可想象到4月日本的工資將有望擺脫過去21個月的負增長情況。待實質工資呈正增長,日本央行所擔心的通脹便有機會真正重回。這解釋了為何植田和男謂加息已準備就緒,及市場估計日本央行早則於4月便可能加息的原因。
*日圓年底目標料138兌1美元*
假使日本央行真的在4月或最遲6月加息,而期間又遇上歐美減息,在這強烈對比下,料將能為日圓匯價帶來龐大推升動力。而更要留意的是,自2007年日本便一直處於負息未曾加息,相信不少國際企業及炒家也借了不少便宜日圓資金。雖說對於是次日本加息,市場應有充分準備,但如一旦真正加息,提防仍會對投資市場帶來衝擊。而隨著日圓回升,相信亦會迫使炒家提早償還日圓借貸,並加快日圓升勢。假使美日息差真的有機會收窄,料日圓年底目標138兌1美元。《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 溫灼培》(筆者電郵:enroll@hangseng.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既然通脹已回,為何還要加息?*
到這裏有個相當有趣的問題。日本的核心年通脹率已是連續21個月高於日本央行制定的2%通脹目標水平,按理日本央行早便應該加息,但卻又不加。而從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的核心年通脹率自2023年1月於4.2%見頂後,到2023年12月已回落至2.3%。既然日本的通脹率也快回落至該行定下的目標水平,為何到現在植田和男才謂加息已準備就緒呢?
*過去通脹非內需拉動*
先要了解為何過去21個月日本通脹一直偏高,但日本央行卻不加息的原因。按日本央行指,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過去呈現的通脹並非由內需推動,而是由進口價格上升帶動。內需弱即經濟弱,面對內需不足還加息,只會使經濟雪上加霜。再者,如通脹是由外圍因素導致,加息實質上對打壓通脹也是無濟於事。所以這解釋了為何日本央行過去一直強調,除非通脹是因工資上升帶動,否則不會加息的原因。
*日本實質工資有望擺脫負增長*
但現在情況已有所不同。隨著日本通脹回落,日本去年12月扣除通脹後的按年工資增長率已收窄到負1.9%(即實質工資到現在仍是下跌),回顧11月該數字為負2.5%。假使日本的通脹率能進一步下降,而今年3月日本企業又能有較佳的加薪幅度,可想象到4月日本的工資將有望擺脫過去21個月的負增長情況。待實質工資呈正增長,日本央行所擔心的通脹便有機會真正重回。這解釋了為何植田和男謂加息已準備就緒,及市場估計日本央行早則於4月便可能加息的原因。
*日圓年底目標料138兌1美元*
假使日本央行真的在4月或最遲6月加息,而期間又遇上歐美減息,在這強烈對比下,料將能為日圓匯價帶來龐大推升動力。而更要留意的是,自2007年日本便一直處於負息未曾加息,相信不少國際企業及炒家也借了不少便宜日圓資金。雖說對於是次日本加息,市場應有充分準備,但如一旦真正加息,提防仍會對投資市場帶來衝擊。而隨著日圓回升,相信亦會迫使炒家提早償還日圓借貸,並加快日圓升勢。假使美日息差真的有機會收窄,料日圓年底目標138兌1美元。《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 溫灼培》(筆者電郵:enroll@hangseng.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