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秋分養生

秋分養生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9月23日是秋分,意為日夜等長,過了秋分,會漸日短夜長,直至明年春分。

 

  日短夜長,天氣漸涼,亦即陽氣漸歛,日夜溫差大,出門最好帶件薄外套,以防一收太陽,氣溫下降快,便著涼;但另方面又不宜加衣太多,焗出汗,反之要適當地捱下凍,可能的話,仍沖冷水浴,用冷水洗面、洗腳,主要是訓練一下身體的耐寒能力,以應付來冬。

 

  《皇帝內經》:「秋三月,早卧早起,……收歛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要留意不是早臥遲起,那是冬至之後的事,在秋天這三個月裏,要早卧早起;早起,應是早上5時、6時、7時,是之聞雞起舞,按各人狀況而定。

 

  每早5時許,是行肺經,此時最緊要是保暖,勿使喉肺受涼,如仍在睡夢中,又仍有開冷氣瞓,此時最好是關掉冷氣,免室內溫度過冷而著涼。

 

  在秋季,早上起來,宜先飲杯溫水,主要是天氣乾燥,個別有鼻鼾及睡眠窒息者,在睡眠時會張開口呼吸,使喉部、鼻腔乾涸,易流鼻血,故此類人士在起床時,宜慢,不宜急,以免血急衝上鼻喉,而致鼻出血。

 

  按五行,秋,金氣旺,而金剋木,木為肝,因此秋天要養肺之外,尚要養肝。此中可以用茶飲粥食來滋補。

 

1.百合蓮子白木耳湯:潤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補氣,對治療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將蓮子煮熟透後,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即可。

 

2.玫瑰花飲:調肝、舒肝鬱。

 

  雖然現在白天依舊熱得發暈,別忘了節氣還是繼續運行著,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緒要跟著換季!

 

材料:陳皮1錢半、佛手1錢半、玫瑰花茶1錢。

 

做法:將三種材料放入開水中即可。

 

3.也能這樣吃

 

  八寶粥由百合、桂圓、蓮子、芡實、薏仁、扁豆、山藥、紅棗和米組成,能夠補血、養血、補氣、安神,治療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遙散」由當歸、白芍、柴胡、白朮、甘草、茯苓、煨薑、薄荷、牡丹皮、山梔子等組成,能理氣養血、舒肝解鬱、強健脾胃。將新鮮百合裝在紗布內,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達到安心寧神的效果。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秋天易肺燥肝鬱結!3招解憂愁

 

  儘管秋天宜「養陰潤肺」但要留意有些人是脾虛濕盛,腎不納氣而致肺燥的,這是陰偏盛或陽不足,而不是陰虛,所以是不可隨意養陰者,還須請教醫師來作適當處理。特別是每當午後便覺手心較熱,即所謂午後潮熱者,更宜留意。

 

  總之,秋燥,宜多吃蔬、果,多補充水份,食物方面,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如韮菜、大蒜、葱薑、八角、茴香。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