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2022健康同行夥伴大獎】養和醫院承傳百年信念  促進本地醫療發展 加入養和服務病人半世紀  副院長曹延洲醫生未言休

【2022健康同行夥伴大獎】養和醫院承傳百年信念 促進本地醫療發展 加入養和服務病人半世紀 副院長曹延洲醫生未言休

2023健康同行夥伴大獎

  養和醫院是本地最早期成立的私家醫院之一,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務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曹延洲醫生加入養和半個世紀,見證養和與本地醫療界共同發展和進步。本身是兒科專科醫生的他亦是推動本地兒科發展的先驅,曹醫生早年由英國深造後回港,至六十年代協助香港大學醫學院成立兒科學系,其後他於1972年加入養和醫院,協助其姐夫亦即當時任院長的李樹培醫生規劃及擴充醫院服務,以配合本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並社會對高端醫療服務的訴求。

 

着重醫護培訓吸納人才  引進嶄新儀器服務病人

 

  養和醫院由當初只有28張病床的療養院,發展至今時今日具規模的醫療集團,曹延洲醫生認為,關鍵是養和十分注重人才培訓,例如早在成立初期已經開辦護士學校,自家培訓高質素的護士,建立有系統的護理服務架構,亦不遺餘力培育新一代醫生,包括為本地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提供在院培訓。

 

  曹醫生表示,另一關鍵則是養和一直致力引進嶄新醫療科技,包括於1947年引入100 mA X光機並於1954年成為本港首間安裝深度X光治療機的私家醫院提供癌症治療、2011年引進全亞洲首部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以及近年正興建全港首部用於治療癌症的質子治療系統,為不同年代的病人帶來希望。「養和吸納了不少退休大學教授前來行醫,除了因為這裡齊備先進儀器,亦是因為我們積極培訓專業的醫護團隊,不論在設備和人力上都具備完善配套,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曹延洲醫生說。

 

 

  曹醫生回流之時,本港兒科發展仍在起步階段,當時居住環境欠佳,加上傳統迷信思想,當時一般人以為幼兒出麻疹不能洗澡,甚至用布包裹,導致病童出現肺炎、眼睛發炎等併發症;衞生條件差也令很多兒童因沙門氏菌感染而腹瀉。曹醫生憶述,部分腹瀉嚴重的病童因電解質不平衡而脫水,他便想盡辦法特製「雞粥水」獨門配方,計算適當的蛋白質和澱粉質分量,讓病童可以吸收足夠的營養和水分,以對抗疾病。

 

  另一方面,當時養和醫院的病理化驗室僅得數名化驗人員,曾於英國從事兒科研究工作的曹延洲醫生認為必須提升醫院的實驗室水平,方可吸引更多研究人才加入養和,於是協助員工考取相關專業資格;時至今日,養和醫院已有十多名具碩士及博士學歷的化驗人員,病理學部亦發展至有約百名員工,聯同大學一起推動本地醫學研究發展。

  醉心醫學之外,曹醫生亦熱愛設計和建築,不說不知,原來他有份設計醫院內的病房。「為了方便兒童在住院期間接受各項醫療程序,我們特地在兒科病房設立治療室,減少他們穿梭病房和治療室的時間和距離,以及劃出一個等候區供探病人士可以休息。」

 

子女生病時家長難免憂心忡忡,曹延洲醫生說當年在設計兒科病房時,特地劃分出部分位置作等候區讓探望病童的家長可以休息。(養和醫院提供)

 

 

  曹延洲醫生的姐夫李樹培醫生是前院長,他的四哥曹延棨醫生亦是姐夫的左右手,他們對病人的盡心盡力讓曹延洲醫生至今依然難忘。曹延洲醫生憶述:「李樹培醫生與患者的關係緊密,很願意花時間與他們聊天,深受愛戴;曹延棨醫生則是婦產科專家,處事迅速、果斷,昔時院內一半婦產科個案也由他處理。」兩人的共通點是,耄耋之年仍不言退,這份精神亦影響曹延洲醫生,就如訪問這天,訪問完畢後他亦匆匆趕到樓下看症,堅持以病人福祉為要務。

 

曹延洲醫生(右三)加入養和半世紀,圖為1993年他與前任院長李樹培醫生(右五)和四哥曹延棨醫生(左四)出席李樹培院開幕典禮,兩人都是曹延洲醫生十分敬重的人。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