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2024
音樂會「梵志登與康特洛夫I」:仿如日光下的細雨,帶觀眾走在不需要打傘的雨季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由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指揮的香港管弦樂團在2月16日於香港文化中心,為觀眾帶來蕭斯達高維契的《第九交響曲》、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拉赫曼尼諾夫的《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亦由最年輕的吉爾摩藝術家大獎得主(Gilmore Artist Award)法國鋼琴家康特洛夫(Alexandre Kantorow)領銜演繹。
康特洛夫的《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康特洛夫在《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的演出可以比喻為一場由日光烘托的細雨,他所彈奏的音符就如每一顆清晰而渾圓的雨滴,時而狂妄、時而委婉,其中的樂章引領觀眾行走在不需要打傘的雨季。康特洛夫的演繹為曲目賦予了全新的詮釋,尤其在最為人熟悉及用作《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配樂的第十八變奏段;本來是抒情的段落,在鋼琴家的演奏下,成為了理性與感性之間的融合——彷彿成為了一個在充滿結構的社會裏的和煦懷抱。康特洛夫在演奏時的風格呈現著謙卑而自信的姿態,讓人聯想起拉赫曼尼諾夫自身內斂的性格。
蕭斯達高維契的《第九交響曲》與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 形成了強烈對比,前者充滿驚喜而無法讓人預料樂章的發展,後者則存在著一種平穩而遞進的史詩式鋪墊。在梵志登的指揮下,香港管弦樂團完整地糅合了兩者的特色,並以《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為轉折的段落。
作家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寫下:「到時候,我早晨起來,對著鏡子,我會再度看見陽光駐留在我的臉上,我會一遍遍的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我會覺得,在那一日早晨,當我出門的時候,我會穿著那雙清潔乾燥的黃球鞋,踏上一條充滿日光的大道,那時候,我會說,看這陽光,雨季將不再來。」日光輕撫著乾癟的荒地,從葉尖沿流下來的雨水餵養了散落的裂縫。
梵志登與康特洛夫 I
日期: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8:00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電台錄音:2024 年2月16日及17日的音樂會由香港電台第四台(FM 97.6-98.9 兆赫及 radio4.rthk.hk
現場錄音:2月16日的錄音將於3月23日晚上8時播放,3月28日下午2時重播;2月17日的錄音將於3月30日晚上8時播放,4月4日下午2時重播。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