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4
從發問得智慧
我們從書本中、從老師傳授中得到一些知識,那不是我們自己擁有的知識,必須經過對這些知識詰難,反覆驗證,從中領悟到心得,才是自己的學問。學問學問,「問」比「學」更重要。閱讀、寫作、求知、聽人演講、政治人物發表談話,作為接受者都應反覆問:那是否事實?真有道理嗎?為甚麼會這樣表述?從中熔煉出自己的意見。
古希臘哲學家、被全世界認為是智慧象徵的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不是謙虛,也不是如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他真的發自內心覺得自己一無所知。蘇格拉底生命中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他遇見的人閒談,他不斷提出問題,很想通過問題讓那些與他談話的人生出來自內心的真正思想,因為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智慧。
記者的採訪工作就是要不停發問。我初出道時,一位新聞界前輩對我說,作訪問要有非常充分的準備:了解訪問的對象,他的背景,他有過甚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談話或行狀,甚麼問題對他最有挑戰性,預計他會如何回答,然後你作怎樣跟進。
最具顛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他們質疑社會上現成答案需要很大勇氣,而回答問題則比較不危險。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更具爆炸性。
因此,把現成知識塞進學生頭腦的教育,實在誤人子弟。必須引導學生不斷提問題,甚至不設固定答案,才能培育人才。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