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18
「俠隱」時代的故事
今年二月,大陸導演和演員姜文宣佈他的第六部作品《邪不壓正》將在今年暑假檔期上映。這部片是姜文繼《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後的「民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原著《俠隱》。
張北海是《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雜誌的固定專欄作家。他的專欄名叫「美國郵簡」。寫了差不多20年,講美國主要是紐約的文化生活,社會動態。許多華人到了美國,仍然生活在華人社會圈子中,但張北海深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文化生活,因此許多人都說,他的文字幾乎是當年初抵紐約的華人最重要的文化指南。畫家陳丹青曾說他是看張北海的文字才懂得紐約,文化人詹宏志則說:「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讀者來說,張北海就是紐約。」作家阿城說得更簡單有力,他說自己是「張迷」。
張北海本名張文藝,祖籍山西,1936年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移居臺灣,臺灣師範大學畢業,1962年到洛杉磯深造,獲南加大比較文學碩士。1972年考入聯合國,遷往紐約,定居至今。
上個世紀70年代起,張北海一邊在聯合國上班,一邊為許多重要報刊寫紐約寫美國。在聯合國退休後,於2000年寫成長篇現代武俠小說《俠隱》。
《俠隱》的背景是1936年北京。書在十多年前出版,我和一些寫作人雖覺得好看,但未受到廣泛注意。最近,這本書在台灣再版重印,加上改編電影,可能帶來閱讀熱潮。
「老北京的哀悼之作」
這是一部既讓人追看,又有社會意識,並且武功不至於出神入化到不合理程度的小說。
作家阿城說:「《俠隱》開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細節精確,我甚至可以為有興趣的讀者作導遊……國際、國家、民間的複雜關係令人驚異,其中個人武功能力展現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議,是那種貼骨到肉的質感,不涉此前武俠小說一目十行的陳詞。果然好看。」
《俠隱》被評論者稱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小說對老北京的描寫細節精確,寫了很多吃的喝的等生活細節,將傳統與現代,市井與江湖熔為一爐。作者認為,北京的靈魂存在於日常中:「從胡同,從小戶人家,早晨去買菜,外面等著的人力車,隆福寺,雍和宮的磕頭燒香的,一點一點;然後再加上各種風味的小吃……」
1995年,張北海生病發高燒,在醫院住了九天,萌生了寫這本小說的念頭。他花了六年,查找歷史跟材料,終於用文字描摹了一遍北京的靈魂。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但小說所涉及的歷史現實都是真實的。張北海所描寫的1936年間的北平,小至街道、四合院落的樣貌、食衣住行的細節,寫到西安事變、日軍進城的背景,都力求符合史實,讀者跟著主人公李天然踏入虛實兩種北京,也透過小說見證「俠」的時代如何成為過去——當槍枝出現,江湖被現實碾碎,隨之終結的還有北京城的美好時代。
古都中的俠客故事
這是上個世紀北平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發生在古都胡同中的俠客故事——
1936年初,北平風雲詭譎,中美日暗中角力,華洋混雜中各種山頭林立。留美習醫的青年李天然,出現在北平車站。七年前他本來跟著師父顧劍霜在太行派習武,卻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山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僥倖從槍下逃脫,被美國醫生亨德勒救下。傷癒後,赴美學醫多年,並同時接受特工訓練。1936年初,李天然突然受命回到北平執行特工任務,他想借機向仇人朱潛龍和山本復仇。必須手刃兇手,了此恩怨。
胡同大院樹影唱戲的聽書的……這是老北平陷入戰火前最後的美好時代,也是江湖規矩逐漸行不通的時代,當槍砲取代刀箭、法律取代規矩,這個華洋混雜、各國力量介入的北平,李天然結識了實業家、記者、政要、日本特務、中國間諜……各路人馬各懷鬼胎,各種勢力在老北平最後的寧靜中演變。一心復仇的李天然,並不知道自己被捲入了一場陰謀,亦攪亂了一盤棋局。彼時彼刻,前朝武人藍青峰,神秘莫測,與朱潛龍、山本一郎關係緊密,更與亨德勒情同手足。是敵是友?面目不清。
隨著中日危機不斷升級,各方博弈愈演愈烈。多次為謊言蠱惑、錯失時機的李天然,終於下定決心,在紅顏幫助下開啟復仇行動。且看負有國恨家仇且智勇雙全之李天然,如何蕩滌這攤污泥濁水。
末代俠士李天然面對的已經不是一段私仇,還有一個武人在新時代該做的抉擇。作家張北海花了六年時間,寫出一個消逝的北平,和「俠」漸「隱」去的時代。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俠隱》
作者:張北海
由 新經典文化 出版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