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20

英國哲學家羅素:學會寬容與忍讓,才能共存,而非共亡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一段話。

 

  貝蘭德‧羅素(Bertrand Russell),生於1872年,於1970年逝世,終年98歲,活了近一個世紀。羅素學識博大精深,遍及數理、邏輯、認識論、政治哲學,涉獵之廣,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

 

  我在這節目中已經講過不少有關羅素的學說和他的一些名句。今天講的是我在網上看到一段羅素晚年的談話。他看來很老,應該是在1970年生命最後階段接受電視訪問的片段。

 

  訪問者問他:假如這段錄像將被後人看到,如同死海古卷被一千年後的人看到,你覺得有甚麼該對那一代人說的嗎?有關您的一生,以及一生的感悟。

 

  羅素說:我想說兩點,一是關於智慧,二是關於道德。關於智慧,不管你在研究甚麼事物,或思考任何觀點,只問你自己,事實是甚麼,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甚麼,永遠不要被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認為人們相信了、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影響,只是簡單去審視,甚麼是事實。我想說的有關道德的這一點十分簡單,我要說: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的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共同生存,而假如我們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們就必須學會這種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看到這段視頻,我聯想到目前的全球疫情。羅素50多年前,在生命最後階段提出那怕一千年後都要作為殷鑑的意見,有何深意呢?明天再談。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