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18
佛系M+博物館
M+博物館於2005年成立之初,博物館小組提議:「M+的使命是從香港的角度出發,配合宏觀及具國際性的視野,專注於收藏與展示20及21世紀的視覺文化。M+將採取開放的態度,靈活多變、高瞻遠矚、旨在引發、教導和吸引市民、鼓勵對話、促進創意、攜手探索視覺文化的多元性。」目標不可說不遠大,口號不可說叫得不響,但13年來,博物館小組做過哪些貫徹始終的使命工作?
M+博物館在上一任行政總監李立偉Lars Nittve管治下,唯一的大型購藏行動是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將烏利.希克的藏品納入館藏,總數1,510件。
審計處常常拿食環署經營街市的方式開刀,年復一年地批評食環署經營街市不善、浪費公帑,它有沒有試過為M+博物館的行政總監衡工量值?
坊間一直流傳一件關於M+博物館的笑話:M+於2014年以逾1500萬購入一件由日本設計師倉俁史朗的藏品《清友壽司吧》,事件引起爭議。而根據館方指引及外國大部分博物館的慣常做法,不會公開單一購藏品的價錢。而前行政總監李立偉受訪時解釋,倉俁史朗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他死後有必要保留其作品。
據聞委員會做報告時價錢寫少了一個零,大家覺得便宜便通過了購藏建議,後來才發現錯誤,唯有硬著頭皮加一個零購買倉俁史朗的作品。
如果委員會擺了這樣的一個大烏龍,將公帑「倒落鹹水海」是事實,有沒有人因此問責下台?
倉俁史朗以產品設計聞名,最負盛名的作品如《How High the Moon》、《Miss Blanche》等皆為傢俱,並非室內設計。
要求博物館每次購藏都要向市民明確交代理由可能不切實際,但當一件館藏品受到各方質疑它是否物有所值、「清友」到底是倉俁哪個時期的作品、體現了倉俁設計美學的哪些方面、其風格在日本設計史中有何代表性,M+對於傳媒的查詢完全不理睬,高高在上的態度如何貫徹「引發、教導和吸引市民、鼓勵對話、促進創意、攜手探索視覺文化的多元性」的使命?
M+博物館除了將公帑「倒落鹹水海」,還會開出長期飯票!
今年8月21日,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正式宣佈將首爾的數碼藝術二人組張英海重工業(YOUNG-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的全部作品納入其館藏,而且藝術家日後推出的新作和在國際上展出的項目,都將由M+擁有。
張英海重工業由南韓藝術家張英海與美國藝術家Marc Voge於1999年創立,兩人是利用互聯網為平台進行藝術實驗創作的先驅,建立以Monaco字體搭配爵士樂為招牌風格的文本動畫。
M+收購了包括了藝術家過往500多件文本動畫作品、數百件藝廊裝置、講座展演、手稿,以及其作品以各種不同形式製作或翻譯的版本,當中有些更從未對外發表或展出。
對於是次購藏行動,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表示:「亞洲的網民人數是全球之最,這裏亦是許多為未來構想的創新意念誕生之地,M+作為紮根亞洲的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把張英海重工業具開創性的全部作品納入館藏,實在是完美配合。
張英海重工業是互聯網藝術的先鋒,能夠獲得他們整個藝術生涯的作品,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而《YHCHANG.COM/AP2》亦將成為M+館藏的重點。」
張英海重工業的作品是不是重要到M+非將他們全數納入館藏不可、他未來的作品是否深具影響力、震驚全世界,看完以上鄭道鍊的說話,我完全摸不著頭腦。張英海重工業究竟是甚麼東西,鄭道鍊代表M+購藏張英海重工業給自己欣賞,還是藉此證明自己在做事,不是白支高薪?
甚麽是「互聯網藝術的先鋒」,網絡藝術如何進入實體藝術館,我更加摸不著頭腦!
M+這一座大山頭用納稅人的血汗錢購藏的東西是用來炫耀自己眼光獨特,與別不同,還是引發、教導和吸引市民欣賞視覺藝術?從M+幾次公開的購藏行動所見,稱之為佛系博物館我認為是非常貼切的。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