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14
晴報:李嘉誠:香港是寵壞了的孩子
本港民怨日益高漲,長實主席李嘉誠接受內地媒體專訪時直言,香港是「寵壞了的孩子」,指自己是窮人出身,明白生活艱苦易衍生民粹主義,但警告若情緒主導政策,五至六年後香港必面目全非,呼籲政府促進創新科技發展。
近年香港被形容為「示威之都」,貧富差距逐步擴大。李嘉誠接受內地《財新網》專訪時說:「我也當過窮人,很明白天天擔憂生活的感受,滋生民粹乃是人之常情」。但他認為只從扶貧角度出發,不能解決競爭力不足問題。
李嘉誠好友周凱旋(右)陪同他接受訪問。
社會太多紛爭 各階層都無好處
他續說,一九九七年香港的GDP與新加坡相同,今天新加坡已高於香港最少三分之一:「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面目全非。」
他又不點名批評,指不少政客「只會推波助浪,結聚憤怒」,視選票及權力較聚焦解決社會問題更為重要,「(政府)切忌『情緒政策化』,因為這是個大滑坡,會造成惡性循環………如果社會因為太多紛爭而停滯不前,經濟發展政策缺乏朝氣,對任何階層都沒有好處。」
李嘉誠在去年亦被捲入社會事件,就是貨櫃碼頭工潮,對此他這樣說:「儘管把我扮成魔鬼模樣,但看到那張照片我還是笑的。」
5%人交9成稅 勿重權益輕責任
對於二零一七年普選特首的意義,李嘉誠說自己已年屆八十五歲,難以為十七歲的人定義,但認為健康的民主社會講求法治、包容和多元,要在社會責任和權益中取得平衡,不能只看重權益,輕視責任;「根據香港稅務局資料,二零一一至一二年有5%人口承擔了91%的薪俸稅」。他更說:「一個要為香港人服務的領導,怎可能不愛國家、不愛香港?」
但談及內地客湧現導致出現中港矛盾,他認為應歡迎所有訪港旅客,但針對資源不足,導致市民不便的問題,政府應盡快檢討。他希望大家不要被社會一些表面現象,扭曲港人對民族的認同,「我相信認真溝通和包容,可化解矛盾。」
最近《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事件,李嘉誠直言感到心傷,並指新聞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如果香港沒有法治的話,我們便什麼都沒有。如果香港沒有新聞自由,在我們來說是很大損失。」
最後,他多次重申無撤資打算,「集團以香港為基地,絕對不會遷冊。」
倡政府投資創新產業「輸了就是贏」
新加坡、台灣、上海等地相繼崛起。李嘉誠認為香港仍是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要真正解決經濟問題,不能只批評商界,必須對症下藥,「做大個餅」,增加發展及就業機會,才能健康發展。
李嘉誠舉例指,以色列政府會以政策鼓勵外資投資,甚至願意參與投資,以分擔風險,認為「一個有責任,有魄力的政府官員,應該抱着輸了就是贏的心態,只要政府投入資本,即使未有回報,也會產生社會效益,這已經贏了。」
他續說,全球正面臨科技對勞動力帶來的挑戰,唯一的出路就是政府必須抓緊發展創新產業的機會,並投資教育,推動改革,培養下一代懂得解決問題、懂得溝通等電腦不能取代的能力。
力撑新發明 即場把玩燈泡
李嘉誠把手放在Nanoleaf燈泡上,顯示其耗能低、不燙手。
另外,他認為香港應思變求變,加以利用內地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發展,「化為自己的東風,得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
李接受專訪時,手執一塊電路板,左摺右摺後瞬間變成一個燈泡。該玩意是來自他投資的Nanoleaf技術,由兩名就讀於多倫多大學的年輕人發明。
他稱香港約有三萬人從事創新科技產業,以360萬就業人口推算,即每一萬人,就有約80人投入該領域;以色列、日本、台灣和新加坡等地,每一萬人即分別有140、80、45、32人從事相關行業。他指人數上看似香港較多,但科技發展成就卻不可同日而語,認為政府需向教育和培訓增加資源,鼓勵科技創新。
大讚阿里巴巴馬雲年輕有為
在專訪中,李嘉誠又盛讚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指他年輕有為。李說,對民族來說,最重要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又指「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至於馬雲曾表示若在港上市成功,阿里巴巴市值將比香港四大地產商加起來還要高。他回應指年輕人有新的做法是好事,中國多一點人才只會更好,自己絕不會因一句話而介懷。
轉載自晴報
【你點睇?】恒指在2024年先跌後升,你點睇2025年港股走勢?►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