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17
「如果有天堂,那裏一定有書店」 悼誠品吳清友先生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7月18日晚,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先生於因心臟病突發病逝,享年68歲。吳先生原本將出席 20日的品牌專書《誠品時光》發表會,卻傳出憾事,令人不勝悕噓,先生的離開是一種痛失。
見過先生兩次,一次在信義誠品的咖啡室,剛好就坐我旁,閑聊數句,第二次在香港誠品銅鑼灣店開幕。先生曾說:「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間總得做點甚麼。」在28年的堅守間,吳清友先生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點亮了一盞明燈,從台北,到香港,再到蘇州。
先生本身是學機械工程,年輕時進入了經營餐旅廚房設備的誠建公司,從事旅館和醫院設備的銷售工作,因為敬業態度與勇於創新,受到老闆賞識。1981年,因當時的公司老闆考慮赴香港定居,遂把公司賣給了當時31歲的吳清友,讓他從夥計變老闆。吳清友把「誠建」做成台灣廚具設備的一哥,在公司高峰時期,誠建公司曾佔據台灣地區大型酒店80%的餐具設備市場。
但他並未因此鬆懈,反而擴大代理多種歐美頂級餐飲設備品牌。隨後,吳清友又投資地產與證券,成了暴發戶,到了1980年代左右,他讀到一本《靈機實務》,公司做年度計劃都會沿用去年業績,但這本書講了一個新的概念:當你做一個新的商務計劃,可不可以把一切想法歸零再去考慮呢?
1988年,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的吳清友與死神擦身而過,那年他39歲,赴香港動第一次心臟手術。5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心臟曾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從那一刻開始,吳清友按下了人生的Reset鍵,1989年,他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
為此,先生一直非常敬畏醫院和書店,因為任何有權勢、擁富貴的人在醫院面對生死;在書店知識的海洋裏而渺小。這和先生的個人經歷也有關,他生前一共進行過3次大手術。創立誠品書店後,他堅忍了15年的虧損,一直把誠品作為生命的道場去經營。
在台灣誠品只算中小公司,目前營業額不到50億元,但連續十五年來,誠品是在年輕大學生跟碩士生,就業首選時排在前五名,這種情況只有誠品一家。CNN最近剛公佈「世界最酷百貨」評選結果,台灣以「誠品生活松菸店」入選。二十多年來,誠品變成了一個品牌。
無論是身無分文的窮學生,還是身價上億的演藝娛樂圈商界大佬,來到誠品的所有大人物和小人物,都會有一種歸屬感,埋首書堆的時光,沉靜而美好,半夜三點比下午三點還熱鬧,早上6點一個人可以霸佔無數書籍,十分魔幻,又十分實在。
其實,吳先生絕對不是一個笨的生意人,但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為是有興趣、有意義,或者用全新方式做的事情,持著這樣的使命感,吳清友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Asus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誠品最困難的時候對他說:「吳清友不要怕,繼續開就對了。」在吳清友的堅持下,誠品分店一家一家地開。童子賢是誠品的個人大股東,也是吳清友的貴人,是誠品度過難關的重點。
童子賢29歲創辦Asus華碩電腦,時為1990年,他身為科技人,願意拿錢投資不賺錢的誠品,他認為傳遞、分享社會人文的感動,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他認為,台灣有許多產業,在經濟上是巨人,在文化活動上卻是侏儒。台灣不能到處都是侏儒,需要在地的、本土的、血脈相連的巨人,讓文化上的自信心。
誠品書種愈來愈齊全,吳先生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為理念的誠品之旅,也就是從書店、畫廊、藝文空間、文創平台、文化藝術基金會、電影、行旅酒店、跨很多不同的行業,產生一種良性的迴圈。
吳清友說,「全世界的企業家在經營過程中都要追求利,而這個利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利他,即要能產生benefit。假如一個企業家的事業不能產生benefit,就想讓自己企業獲得profit,那麼這對社會就不是一個正當的存在。」
這位赤誠的文化商人想要傳達的是「利己,利他,利眾生」。
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路化、互聯網、Digital、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
聽說,誠品敦南店也要搬了,為此,自問兩個問題:
第一,不做原來的行業,妳能做甚麼?
第二,生命歸零,妳又期待甚麼?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