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20
【neo bank時代】衝擊舊金融世界?香港虛擬銀行毫無賣點?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金管局在2019年發出8個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牌照,香港的所謂新型銀行(neo bank)時代掀序幕。
虛擬銀行,顧名思義是沒有實體,主要透過包括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在內電子平台,提供存款、借貸、申請信用卡等零售銀行服務,全程毋須經真人客服處理。
現時香港8間虛擬銀行已先後開業,觀乎這些虛擬銀行產品比傳統銀行少,目前只集中在幾項主要服務,並推出豐富的開戶迎新獎賞、高息定期及活期存款優惠、Debit Card消費回贈及低息貸款,毫無賣點。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市場已經在今年全面反映這種虛實新舊秩序的衝擊和激蕩,對趨勢最敏感的華爾街四大支付寶,Square、Visa、PayPal和Mastercard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已經超越傳統6大銀行即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花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總和。
網上投資、網上買賣保險及理財產品,網上買樓,網上KYC,都不是甚麼新鮮的事,矽谷精華到華爾街搶錢,英國從今天脫歐,搖身一變成互聯網金融的科技大國,蠶食歐洲傳統金融機構,矽谷所有科技公司都齊集這裡,未來日不落國復甦,該是指日可待的大概率事情。
根據《Bank 4.0》作者Brett King的描述,銀行未來在金融服務功能中正逐漸降低,金融服務效能的主角不在於分行,或者ATM,而是智能手機、網絡、數據、資料、人機互動介面。
(圖片由作者提供)
去年有機會聽到他的一場公開演講說,螞蟻金服創辦人馬雲腦中的銀行業未來,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不管你是用甚麼銀行帳號、甚麼工具,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夠即時把錢傳給另外一個人,他當時只是想建立這樣的一個架構,而且目前看來非常成功。
這幾年,銀行在超低利率的大環境下,經營困難重重,並不能在息差之中獲得利益,於是大家就把重心放在手續費上,所謂的金融才俊、理財專員、RM的業績壓力愈來愈大,因為他們只是一班「Sale屎」,銀行、金融機構,對於他們的不法行為,隻眼開隻眼閉,怕他們跳槽影響業績。
反正個個都咁做,大家曾經最信任的金融體係都逐漸地崩潰,無人會在乎百年來建立的文化與道德、誠信資本。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一般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不僅是存款息差,而是手續費/佣金,但金融海嘯至今,利率幾乎跌停板,銀行/保險公司幾乎無利可圖,紛紛改為賺手續費,佣金,除了月薪之外,很多所謂銀行理財專員最重要的收入,就是銷售理財產品,手續費/佣金動輒一兩個%,甚至更高。
銀行與保險業,基金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擁有最完整的肥羊清單,高資產淨值的存款放在哪裡,也是最容易推銷的對象,而這個清單之中最容易下手的對象就是廢中老,他們手上有大量現金,退休金,也不習慣上網查帳。
網絡銀行互聯網金融AI理財蓬勃,年輕人根本不需要理財專員,他們上網就可以做各種理財操作,不見得一定要見人,跑去分行。
(圖片由作者提供)
HNWI高資產淨值的客戶,選擇財富管理機構的時候,首要的考量就是信任,近年銀行違規事件迅速在社會中升溫,香港人已經對銀行完全沒有信任,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誠信往往決定一個人、一間公司、甚至一個國家的成就,就是你敢不敢面對自己,面對夥伴有所期許,因為向現實低頭實在太容易。為政治服務喪失信任,全面流失客戶,背後最大的貪婪並不是貪錢短視,信任崩潰。
金融服務未來無處不在,預計在10年內,螞蟻集團即使上不到市,互聯網金融成長想像空間已經標誌著一個新金融時代已經降臨。未來各方勢力,例如支付、虛擬貨幣、基金投資、海外物業,勢必衝擊舊金融世界的既有秩序和遊戲規則。
(圖片由作者提供)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