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24
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11和其它!細看7-Eleven壯大之路!加拿大零售巨頭提出併購!7-11會不會賣?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在零售圈一直廣為流傳著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商店,7-11和其它便利商店,從中足以見得7-11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7-11其實是源自美國的品牌。誕生於美國,發展壯大於日本。2016年,7-11的銷售額和利潤額都排在全球產業第一位,它的零售總額是2,677億元,利潤達到144億元,日本的母公司人均利潤大於120萬,毛利達到92%。
8月19日,7-11便利商店的母公司Seven&I Holdings收到初步收購要約,來自加拿大的便利商店營運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
7-11母公司表示,已經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來審查這項提議,但目前董事會尚未就是否接受該要約做出決定。不過收購消息一出,Seven&I Holdings的股票價格應聲上升了近23%,創下該公司史上單日最大升幅,市值達到了約380億美元。
Alimentation Couche-Tard選擇當下發起這筆併購,或許與以下兩件事有關:
其一,7-11的掌門人、全球零售業的靈魂人物伊藤雅俊於去年去世,他之前是Seven&I的最大股東。
其二,日本去年對併購指南進行了重大修訂。新措辭強烈鼓勵公司在董事會層面認真考慮任何「善意」的要約,而按照以往,大多數日本公司往往會拒絕外國收購要約,即使這樣做會損害股東的利益。
這裏需要提到影響7-11發展乃至全球零售業的關鍵人物——鈴木敏文,他本來是一位圖書編輯,30歲時,靠著此前工作攢下的銷售知識以及朋友的推薦,他加入了日本的零售公司-伊藤洋華堂。
1970年代,日本國內經濟快速發展,消費需求激增,因為商超、門市管理一團亂,離人們理想中的便利生活仍有很大差距。
1973年,一次赴美學習考察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美國的7-11,並發現了這個便利商店模式的競爭優勢,希望將這種新型的便利商店模式引入日本,在無數次的爭取後,他終於說服了董事會。
同年11月,伊藤洋華堂獲得了「美國7-11便利連鎖集團」在日本的地域特許經營權。
為了適應日本本土文化,鈴木敏文改良了7-11。將在美國販售的熱狗、薯條等快餐,改良成了更適應日本居民飲食習慣的:關東煮、油炸小吃、便當、飯糰等食品。
1991年,伊藤洋華堂購買了美國南方公司73%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2005年,伊藤洋華堂成立了新控股公司Seven&I Holdings,統一管理旗下的多個品牌,包括7-11,至此7-11正式成為日本公司。
可見,7-11發展壯大在日本,許多現在看來都不過時的服務理念,都是在引進日本的創新。在半世紀時光中,7-11已經在全球開設8.5萬家便利商店。
再看這次的收購方,作為加拿大的零售巨頭,Alimentation Couche-Tard也是全球領先的便利店運營方之一,旗下有數萬家便利店,從1980年開設第一家便利店以來,Couche- Tard正是透過不斷併購做大做強的,目前在加拿大上市,市值約580億美元。
對於Alimentation Couche-Tard來講,如果收購成功,這將標誌著它在全球便利商店行業中的進一步擴張,尤其是擴大其在亞洲的業務區域和門市網絡。
畢竟Seven&I在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85,000家便利商店,並計劃到2030年在30個國家和地區擴張到十萬家門市。
總結起來7-11成功的秘有訣四個原則:商品齊全,鮮度管理,清潔維護,親切服務。
7-11會不會賣呢?
在當下日元疲軟的背景下,如果收購價格超過7萬億日元(約476億美元)就是一個很難拒絕的好價,但問題是,根據Alimentation Couche-Tard的資產負債表來看,它很難支付如此規模的現金報價。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