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2019
【創新之國】由軍事科技邁向創科之路,中美外最具實力國家──以色列?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提起以色列,相信大家總會想起戰亂,但其實它在創新科技上早已舉世知名,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創新之國」,連阿里巴巴的馬雲也認定它是中美以外,全球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
為何以色列可以在創科發展上突圍而出? 我抱著這個疑問,去年跟隨財政司司長到訪這個「創新之國」,希望從中探究一下當地創科興盛的原因。
以色列人口不足900萬,戰禍頻仍,佔地最多的是沙漠和文化古蹟,大城市只有兩個,分別為聖路撒冷及特拉維夫。國家長期處於戰火之中,所以其創新科技產業都源自軍事。到70年代初,該國才開始陸續把軍用科技開發為民用產品,從此出現不同類型的高科技公司,也有不少科技專家轉投商業市場,促成以色列創科產業的興起。
以色列科研開支全球稱冠
以色列一直被譽為是創業之都,美國納斯逹克(NASDAQ)上市的高科技企業中便有不少來自以色列,上市公司數量排行僅次於美國及加拿大。其在科研開發佔總GDP的開支比例上達4.3%,成全球第一,有趣的是,以色列出版新書人均比例也是全球第二,足證它重視科研和知識傳播,在創科投放了不少資源。
不過,以色列初創風行才是致勝之道。香港初創質量俱全,2018年初創也不足3,000家,但以色列卻有近7,000家,以人口比例計,位居全球之首,這全因為當地政府於2016 年年初設立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以應對創新科技企業的發展需要,當中有為初創提供所需資金高達85%的資助,讓有志創業人士可以輕鬆創業。
政府大力資助下 以色列初創風行
在政府的優惠政策鼓勵之下,當地初創超過三分二的投資來自外國,歐美佔逾七成。而進駐的300多家跨國公司透過設立科研中心或收購初創,以吸納當地人才和科研成果,當中最為人所樂道的例子,包括有Google以13億美元收購導航應用程式Waze,以及獲Intel以153億美元收購的無人駕駛初創Mobileye。
以國初創耀眼之處在其創新意念,這是當地傳統「Chutzpah」精神所促成,意即勇於發問,不會有因循思維,所以當地國民大多不拘泥於傳統思想,大膽質詢上級和長輩,屢敗屢試,勇於創新。
我到訪時便參觀了科技公司Orcam,令我印象難忘。他們展示了會說普通話的眼鏡,裝嵌在眼鏡框旁的精細零件除了具備人臉識別功能,能把文字影像轉化成語音,通過微型喇叭讀出書本或所見影像內容,這樣的產品不但創意新穎,而且極為貼心,相信很受長者及視障人士歡迎。
高瞻遠矚 著力教育改革
其實,以色列勝在高瞻遠矚,早於20多年前在教育、創科政策落力投放資源,為後來科技浪潮帶來的機遇,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地有4位學者於1995年發表論文,硏究如何在第10班(高中)推行電腦教育,對象不限於有志於電腦行業發展的同學,結果他們的理論不但在以色列奉行,後來更廣為歐美澳洲等多國引用。
所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色列有先見之明,早從教育著手,培育人才,並全天候支援初創,奠定日後「創新之國」的基礎,香港應加以學習,並彌補不足。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