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8/03/2013

市場失靈還是政府失靈?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在眾多經濟問題上,社會中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相信自由市場機制能帶來最大的效率,但也有人認為政府出招干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以近二百年世界的經驗看來,市場機制的表現比政府干預優勝得多,美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是它最繁榮的年代之一,電燈泡、留聲機等等創新產品不停出現,這時代被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但不可不知,這時期政府的角色很小,薪俸稅一度是零,其經濟進步基本上靠市場力量推動。

 

  20世紀,共產主義國家搞計劃經濟,摒棄市場原則,結果一塌糊塗。70年代末開始,中國走向市場化,立時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脫貧運動。至於香港,她經濟起飛所倚仗的政策也是自由貿易自由經濟。歐洲多國政府控制了GDP的大半,但卻弄至歐債危機。

 

無形之手引導 作最大貢獻

 

  我是個古典的自由主義者,相信自由選擇的機制一旦受到侵害,經濟發展必遇挫折,但我卻最討厭一些人所說,某某政策不對,是因為它違反了自由市場原則。此種說法容易衍生教條主義,更加可靠的做法是對每一項政策都從起點開始分析論證,不用先預設甚麼答案。此種方法其實更能確立市場機制的優越性。

 

  從亞當史密斯開始,我們已發現市場機制根本不用假設社會大眾都是心懷愛國為民的道德家,就算人人都自私自利,市場機制的無形之手一樣可引導他們作出對社會最大的貢獻。近大半世紀以來,數理經濟學的發展亦為亞當史密斯的理論提供了堅實的根據。反觀政府,其經濟政策往往受到政治壓力所左右,而壓力卻是在不同利益集團爭奪利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其效果是否正面,十分成疑,利益集團為了爭取對己有利的政策,手段之一正是要力言市場機制的不是。

 

  我們隨時可列舉大量例子說明所謂的市場失靈其實源自政府的干預。第一個例子是所謂的奶粉短缺事件。這麼多人當水客買奶粉,原因不在內地徵收奶粉關稅,此種稅率已經很低,從某些國家進口的奶粉還不用抽稅,因而關稅解釋不了這麼多人在港買奶粉的現象。真正原因是幾年前內地的毒奶粉案嚇怕了內地父母。但為甚麼會出現毒奶粉如此缺德而且損害奶粉公司自己品牌(及相應而來的利益)的事?這是因為內地以為要保障民生,所以要管制奶類製品的價格,但同一時期,養牛成本卻急升,致使奶粉商根本難以營運,遂鋌而走險,造成社會的共輸。這是政府干預,好心做壞事的典型。

 

政府干預扭曲市場

 

  第二例子是香港強積金的高收費。若政府不是法例容許僱主替僱員選擇基金,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基金怎可能不用理會僱員的利益而胡亂收費?若說強積金市場被扭曲了,扭曲者正是政府本身!

 

  不過,上述的例子並不導致政府沒有角色可扮演這一結論。市場機制要合理運作,基礎之一是私有產權要得到保護。金融海嘯發生之前,投資銀行進行過大量風險極高的買賣。為甚麼這些銀行不去控制風險?這是因為投資銀行的股權十分分散,根本沒有老闆去把關。交易員投資高風險產品,贏了可分紅,輸了卻是客戶的事,就算銀行本身被拖累倒閉,交易員損失也不大,甚至連同是打工仔的CEO或主席也不會輸掉身家,因為他們也不是擁有此等銀行的老闆。在這些缺乏私有產權的情況下,政府倒是有其監管功能。但可惜在現實世界中,政府往往應管的不管,不應管的卻去管,政府失靈的後果卻又賴在市場失靈之上。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