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04/01/2019

土地供應的建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終於公布,也許是因為我有參與小組的工作,所以對其建議並不感到訝異。其實大多數港人很可能也不會對各建議感到奇怪,因為所反映的,應是香港的主流民意,而不是那些喜歡在公眾論壇照相機前大聲呼叫的小眾意見。

 

 

  以今天香港社會分化的程度看來,公共政策要達到共識是不可能的,小組只能努力找出主流民意,並將結果告訴政府,供其參考。評估民意並非易事,要從多種渠道進行。小組工作初期,已制定計劃、設計問卷,以供市民在網上或在其他公開場合填寫。在暑假前後,小組各成員曾與多個團體進行交流及聽取意見,不少市民亦有於小組在各區擺設的展覽中表達過觀點及填寫問卷。通過這些途徑得回來的意見,當然具有參考價值,起碼我們可聽到一些我們也許未想過的看法,開闊我們的視野。但此類方法亦有嚴重的局限性,使我們不能以其作為評估民意的定量根據。

 

隨機抽樣調查較可信

 

  舉兩個例子︰有人一早便已揚言,要發動同路人在網上填表時反對某些選項,也有些人用聯署信的形式反對這反對那。通過這些途徑表達的意見,我們當然也可參考,但所反映的,恐怕更多的是發起者及其同路人的組織能力,並不具備主流民意的代表性。在統計學上,這叫「選擇性偏差」,是研究工作上的大忌,這有如跑到甜品店中問多少人喜歡甜食,並以答案作為全港喜歡甜品市民比例的根據,當然殊不可靠。在科學意義上,可信得多的是進行隨機抽樣的調查,小組亦有找來中大的民意調查機構,用電話查詢了3,011個有效樣本。只要調查是真正的隨機抽樣,避免了選擇性偏差,若某個選項有超過一半的人支持,便意味著有多於一半的機會在香港600萬個成年人中有超過300萬人支持,若選項有6、7成的受訪人支持,那麼幾可篤定全港大多數人都會支持這選項。

 

  在報告第三章的圖表可見,小組建議的8個選項,在電話訪問中都有很強的支持度,在並非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中,也有不錯的支持。對熟悉香港政情的人而言,問卷得來的結果,很有可能在某些選項上被人稀釋了,在另一些選項上則被人加濃了,但因為有填寫問卷的人多達2.9萬人,數量龐大,以致某些組織就算發動「群眾」去影響調查結果,也因人數相形見絀而起不了太大的影響。

 

  有些選項在民意上是爭議不大的,例如棕地發展及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但要做到卻殊非易事。眾所周知,香港不是地理上沒有地,拿不出土地,主要原因是政治問題,用任何的一種地,都必會有不知從哪裏跳出來的利益集團反對,他們也大多懂得以自稱為正義作包裝。我相信政府也希望接納小組對這些選項的建議,但推動時阻力不應低估。

 

反填海意見只屬少數

 

  最有爭議性的或許是填海。「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及涉及建造1,000公頃人工島的「東大嶼都會」發展,在問卷及電話調查中都有很強大的支持度,這與香港一些慣常偏愛反對的人而言,是暴露了這些人只屬於少數這一事實。當然,「東大嶼都會」並不完全等同林鄭在施政報告才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但二者顯然十分接近,前者的1,000公頃可視為後者的第一期建島工程,至於後者餘下的700公頃第二期工程應否進行,已是超出小組研究的範圍。

 

  小組1年多工作凝聚到最強大的民意,可能是土地供應不足已是水浸眼眉。未來10年,香港需地815公頃,但小組只能找到320公頃,短缺嚴重。有些中長期的項目能否加快為短期項目?政府一貫的答案是要走多個程序,需時甚久。很多人都不會滿意這答案。在港英年代,政府權力大得多,亦不及今天民主,但機場的填海、建設、造橋等等只需約10年時間,為何今天填海造島要10多年才可初步完成?政府在決策過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會否只是政府部門賴以卸膊的工具?過去聽人埋怨過,小組工作10多個月,反而拖慢了政府覓地造地的工作,但也許小組的功能之一,正是化解政府要面對的社會壓力。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但願政府官員能敢於承擔,應做便做,不再蹉跎歲月。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