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06/2014

陸客自由行,到底行不行?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姚超文

    姚超文

    香港出生,到台灣升學後落地生根,如今在台灣居住的時間已經超過在香港生活的時間。擔任傳媒工作,長期觀察並融入當地社會,是一個應該很有資格被稱作台灣通的香港人。


    台灣熱話

    本欄每周二更新

  近來陸續看到香港民眾和大陸旅客發生爭執的新聞,漸漸演變為一股反中情緒,同樣開放陸客來觀光的台灣,情況卻相當不同。

 

台北市101大樓(圖左)。

 

  1987年台灣宣佈解除戒嚴後,准許民眾到大陸探親,但一直到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才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觀光,比香港開放陸客自由行(港澳個人游)遲了整整五年。

 

  台灣當初的開放政策因為設下重重限制,一度飽受抨擊。例如:規定至少5人以上、40人以下的「團進團出」方式,受到旅遊業和零售百貨業者大肆批評,認為馬英九政府的政策過於保守。而且陸客來台人數太少,無法帶動經濟發展。

 

  但由於兩岸分隔近50年才開放觀光,這些限制顯然無法阻止好奇的大陸旅客,2008年大陸旅客來台人數19.7萬;2009年即達到97.2萬人次,僅次於日本的100萬;2010年則竄升至163萬人次,超越日本的108萬。

 

  2013年,各地來台的旅客總人數約800多萬,陸客佔285萬人,相較於赴港大陸旅客總量高達4000萬人,兩相比較,台灣不管是面積或人口,都比香港大很多,陸客來台顯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台灣當局目前仍然限制陸客來台人數每天只有4千人。

 

  筆者經常往返港台兩地,感覺最強烈就是在香港不管是購物區抑或港島西環舊區,到處都是大陸民眾,簡直到喧賓奪主的程度。但在台北,無論是坐捷運還是在西門町鬧區,大陸旅客雖然多,但存在感明顯稀釋了,也就是眾多外來客中的一部份罷了。所以台灣人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壓迫感影響日常生活,自然也比較不會有負面情緒。

 

  其實這也並不一定算是先見之明,或許只是歪打正著,總之結果相對是比較理想的。2007年,馬英九以開放陸客為競選總統重要政見之一,同時找專家評估整體觀光接待能力,包括:全台灣有多少輛遊覽車、幾家旅館和床位、熱門風景區一天可以容納多少人等,然後計算出每天可負荷的接待人數。

 

  當然,台灣民眾還是有人抱怨,像是日月潭跟阿里山都因為陸客變擠了,不過台灣還有很多景點可以選擇,大家儘量改挑外地人比較不熱衷的私房路線,也就大致解決了。

 

阿里山雲海。

日月潭。

 

  來台大陸旅客人數雖然無法和香港相提並論,但仍為台灣創造不少就業機會,甚至包括北京方面想要的政治利益。例如: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南部流失不少泛綠選票,不少學者就歸因為南部靠大陸旅客維生的觀光從業人員增加,這些原本偏綠的人擔心蔡英文一旦當選,北京可能會中斷陸客來台,基於現實考慮,不得不轉向支持馬。

 

  採訪兩岸新聞多年,記得當年討論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觀光時,北京曾經問過台灣方面準備好沒有?台灣的回答竟然是:我們沒有準備好,要求從少量人數開始測試。如今回想,台灣政府當時沒有財迷心竅,也無懼內部利益團體以及北京方面的壓力,懂得循序漸進,現在看來真是需要很大勇氣。

 

總統府。

 

  而且台灣對陸客團的團費等等都有規定,所以沒有亂象叢生的零團費購物團。來台的陸客相對平均水準較高,也都減少了雙方的衝突。當然,台灣無良商人賣假貨或胡亂喊價,海削陸客的亂象也時有所聞,但這是旅遊界的通病,並非只發生在陸客身上。像我就經常聽到不少香港親友花高價買了一堆台灣本地人根本不會買的所謂土產,勸也勸不聽,只能苦笑。

 

  其實開放觀光,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來台的陸客,不少人寫出相當感人的遊記,並透過網路分享,讓台灣人知道,原來大陸人眼中的寶島有這麼多值得珍惜的地方。兩岸畢竟分隔多年,彼此都需要時間和空間增進瞭解。只要妥善規範,觀光絕對能夠增加交流的機會,帶來超越金錢的深遠影響。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