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24
蘇聯解體促成彭定康出任港督
馬卓安在1990年從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手中接過首相權杖,隨後在保守黨主席彭定康的協助下,贏得了1992年4月9日的大選,創下了該黨第四度執政的意外成果,但亦標誌著中英關係在鐵娘子時代的「緩和期」告一段落。馬卓安贏得選戰後,大幅度改變了對華政策,並打破由外交部掌管香港事務的慣例,委派黨主席彭定康出任末代港督。
馬卓安(右)在1996年訪港時,與彭定康一同出席記者會(資料圖片)
在彭定康偶爾從香港返回英國述職的那些日子,我會在一些政圈場合看到他的身影。他面對黨友和記者時,喜歡垂下頭,用右手做一個撥頭髮的動作。懂的人會心一笑,那是他模仿自己在中環巡視時,擺姿勢給攝影記者拍攝他吃蛋撻的樣子。
外界一般認為,中英兩國圍繞著香港問題鬧僵,是因為馬卓安及彭定康等個別英國對華鷹派造成。尤其是彭定康運用個人政治魅力、手腕及意志,在香港與中方單打獨鬥,甚至連遠在唐寧街的馬卓安都拿他沒有辦法。
倫敦判定中國會步蘇聯後塵
筆者根據自己在英國的採訪經歷,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一個更為宏觀及更為關鍵的因素是,當時西方獲得了冷戰結束的巨大勝利。就在鐵娘子離開唐寧街10號次年,蘇聯轟然解體。倫敦金融城此時忙於吞食和消化蘇聯留下的國有資產,而唐寧街的新主人,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政府,已開始打量下一個可供吞食的目標--中國。
蘇聯的崩潰,及其後俄羅斯倒向西方,不僅使得中國在後冷戰時代失去了在遠東地緣政治板塊的緩衝作用,而且西方普遍預判,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難逃蘇聯的下場。這種預判促使唐寧街在香港交接問題上,撕破已經與北京達成的協議,調整方向並重新布局,準備把鐵娘子時代失去的遠東利益奪回來。
馬卓安內閣對香港政策的改變迅猛而粗暴,不要說令北京錯愕,連本來處理交接問題的英方官員都受到波及。最為典型的事件,是英國外交部的頭號「中國通」、時任港督衞奕信被強行撤換,為彭定康赴香港讓路,這在白廳造成了極大不滿。
馬卓安對北京耍小心眼
馬卓安在對北京翻臉前,還耍了一個小心眼--他先是在1991年9月訪問了北京,成為自1989年以來首位訪華的西方首腦。北京對笑容可掬的馬卓安投桃報李,同意了英方提出的香港大型基建項目--「玫瑰園計劃」的「諒解備忘錄」。北京沒有料到的是,馬卓安一返回倫敦就收起了笑臉,撤掉了被指對中方軟弱的衛奕信。馬卓安的變臉自然引起了中方的警惕,當彭定康以親民形象抵達香港之時,北京已經意識到,這位不速之客將致力於令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力延續到1997年後,中英關係將進入對抗期。
不過,隨著香港交接的日子一天天接近,馬卓安的首相生涯亦一天比一天內外交煎。保守黨的執政已是強弩之末,馬卓安已經在黨內親歐和歐疑兩大派的權鬥中心力交瘁,唐寧街和國會再無暇理會遠在香港的彭定康。
彭定康成了一位孤獨的港督
更為重要的是,倫敦開始意識到,所謂的「中國崩潰論」是一次誤判。1995年4月,即彭定康赴香港近3年後,英國政府在國會公開承認:「中國不會出現如蘇聯般的結局。」甚至是馬卓安本人,現在亦試圖繞過香港問題,重新與北京接觸。
可惜,後者此時已領教過他在推銷「玫瑰園計劃」時的變臉,從而決定關上與保守黨政府對話的大門。據我觀察,在香港走向政權交接的最後歲月,倫敦的政客和官僚們開始靜悄悄地與彭定康拉開距離,他正變成一位被疏遠的港督。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