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2017
近5成香港青少年忽略理財的重要性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知道能夠入讀香港教育大學的教育博士課程,萬分喜悅。希望透過兒童及青少年理財的相關研究,與及設計理財教育課程,希望未來能更有效地在學校推廣,幫助青少年建立穩健的理財態度,對成長發展和家庭關係有莫大的益處。
多謝李兆波先生,陳志輝教授的大幫忙;Professor Eric Chang及李焯芬教授的寶貴意見及教導,受用畢生,感恩。
我在去年8月舉行的家庭理財教化與青少年理財關係研究報告發佈會,記錄如下:
5成青少年忽略理財態度,情況值得關注和需要培育
我與香港教育大學在去年初進行了一項家庭理財教化與青少年理財關係的問卷調查,有關母親與青少年的理財態度和行為關係的報告及建議。過去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和大學生,較少在亞洲地方研究家長如何幫助青少年建立理財的態度及行為。
調查發現近5成香港青少年不覺得或不認為有良好理財態度為重要事項,顯示社會有極大的迫切性和責任來教導和灌輸良好的理財態度給青少年。在家庭方面,家長亦要以不同方法鼓勵孩子學習理財行為,例如透過零用錢和利是錢。
調查數據顯示(從4 間香港中學一共收集了784份問卷, 392 對母親及其子女參與)
• 3成青少年覺得與母親沒有討論理財。家長自我感覺良好,往往構成親子溝通上的障礙。
• 6成家長認為有嘗試幫助孩子理財,但只得3成子女同意,反映母親在監管子女理財方面家與子女的看法有很大差異,當中可能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 5成青少年忽略良好理財態度的重要,反映一半人不認為或不覺得有良好的理財態度重要性, 情況令人憂慮。
• 超過2成青少年從來沒有或甚少有理財行為 ,可能導致長大後不懂理財,情況值得關注和培育。
研究結果的意義
1. 家長普遍認為與子女有充足的討論與監管,但與子女的看法有明顯差距。家長的管教方式未必能被子女完全理解並接受,家長應留意,可能是不當理財態度及行為的成因。
2. 近半青少年不覺得或不認為理財為重要事項,顯示社會有極大的逼切性和責任來教導和灌輸良好的理財態度給青少年。家庭方面,家長亦要以不同方法鼓勵孩子學習理財行為,例如透過零用錢或利是錢。
3. 為改善青少年的理財態度與行為,討論與監管同樣需要,當中以討論更為重要。親子間較頻密的討論,能直接改善孩子的態度與行為;同時可提升監管對理財態度和行為的正面幫助。
4. 欠缺足夠討論、溝通的監管,不能改善孩子的理財習慣之餘, 更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使孩子的理財行為變壞。
5. 若然沒有充足時間討論與監管,至少要做好討論。聆聽孩子的意見和訴求,雙向討論,才能達到教導理財或其他親子事項的良好效果。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