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2022
好Bond太少,Junk Bond太多
上日提到,政府推出第七批專供60歲或以上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券(下稱銀債)保證息率由去年的3.5厘,提高至4厘。
無論你認為這個是政府給60歲或以上人士的福利又好,是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的舉措又好,這絕對是不錯的投資,因為風險幾乎等於零。
如果你不是「長者」,也至少有通脹掛勾債券(下稱iBond)可供認購,當然,保證息率沒有4厘那麼高,但去年那批也有兩厘,在當時仍然低息環境下,同樣是不俗的投資。
只不過,去年的iBond最終發行額只有200億港元,每人最多只分到3萬大元;即使是銀債,有資格去爭的人較少,發行量也較多,但最終最多也只能分到13萬,或最多的14萬(見上期本欄),實在沒有太大意思。
我認為,無論iBond或銀債,都是優質的債券,即標題所說的好Bond。但問題是,好Bond的供應太少,完全是供不應求。但另一邊廂,用專業的說法是非投資級別的債券(市場也有形容是垃圾債券,即Junk Bond),或中性來說,是高風險的債券,則大量供應,想買就有。
(shutterstock)
各位,心水清的讀者應該明白,我指的Junk Bond主要是指企業債,尤其是內地房企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經投資銀行代為發行,再由私人銀行向理論上專業級別的投資者推介(100萬美元或以上開戶那種)。
但我知道,有些也不是私人銀行,只是高檔一點的零售銀行(100萬港元開戶那種),也向一般的零售散戶推介。據悉,個別券商,尤其中資的券商,過去幾年的業務不是賣股票,而是賣這些內房的債券。
我舉幾個例,我有位已經退休的朋友Edmond,大約一年多前,他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向他推銷一隻由佳兆業(01638)發行的一年期短債,孳息率高逾8.65厘,問我這是否好投資!
Edmond過去從來沒有買過債券,但他也明白內房債是有風險的。只不過,當時還未爆出內房的債務危機,因此,他被8.65%的利息吸引著,而更要的是,這隻債券只有一年期,因為他感到,一年內這家公司不會出事吧!
幸好經我提醒之後,他打消了投資的念頭,不久之後就爆出連串的內房債務危機,而佳兆業的股票也停牌至今。
另外,我有另一位尚未退休的朋友Robert,幾年前透過私人銀行買入一批碧桂園(02007)的債券。他告訴我,兩三年前,有誰會估到連碧桂園這類大規模的房企也會出現危機呢!
Robert是一位保守投資者,無論做人做事,以至投資都好審慎。他一心以為,在保守之餘選一些較進取的項目應該沒問題的,但誰不知,他持有的碧桂園債券,這一刻,帳面上已跌了接近一半。而且,現在還要承受有可能違約的風險,即是有機會Total Loss!
他告訴我,現在止蝕也未必有人肯接,若有也要蝕一大半,唯有寄望奇蹟出現,或有政府介入,可以重組債務,令他的債券翻生!
各位,如果香港的債券市場不是如此兩極化,就不會有這麼多投資者買債券損手的例子了。
因此,我想呼籲,政府檢討今次的銀債反應後,未來可以推出更多銀債供市民認購。我認為,每人保證能獲100萬是最理想的金額!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