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23
增長目標有望實現,大水漫灌未必出現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上,作了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設立在5%左右。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目標,意在通過比較可控的目標與上年經濟表現更平穩地銜接,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留下更大空間。從政府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對目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正面和積極的,這種自信可以從「明顯向好」、「企穩向上」等表述上反映出來。
由於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政策規劃「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入手,多點布局。支撐經濟復蘇主要靠三塊:1)基建投資增加力度;2)恢復和擴大消費;3)促進房地產施工。今年的GDP增長軌跡可能呈N型,高點預計在二季度出現。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強刺激,下半年增速會回落。
今年的財政政策目標較去年略微擴張,但整體上偏保守,安排的赤字率從2.8%左右提高至3%。同時,新增專項債額度3.8萬億,金額數字上不錯,但是實際使用的專項債資金估計反而少過去年。由於財政收支緊張,今年再出台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的希望不大,基調上主要是延續或優化現行政策。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2023年的重要工作。
市場期盼的大規模貨幣寬鬆,可能不會發生,起碼短期內不會發生,今年貨幣寬鬆的力度應該不如去年。政府對貨幣政策的新提法是「精准有力」,比照去年的「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語境有所緩和。貨幣政策的重點放在「精准」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種表述,基本上斷了大水漫灌的念頭。在政府報告中,從增長目標到貨幣政策,相信都必須放置在「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之中。
(istock)
由於疫情,中國經濟遭遇了過去四十年來罕見的嚴峻挑戰。個人消費和民間投資意欲不足,出口大幅下滑,產業鏈外移,地方財政捉襟見肘,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不過疫情優化政策,重啟了中國經濟,消費活動出現了報復性上揚,銀行對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增加,PMI數據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喜憂參半的經濟形勢下,新一屆政府班子登場。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有五年超過了政府的預定目標,三年達到或大致達到預定的增長目標,2022年沒有達到預定目標,2020年沒有預設增長目標。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筆者認為可以達到。去年的低基數也為今年達成增長目標提供了助力。
過去四十年中,年份的尾數逢三逢八,往往投資快過一般年份。逢三逢八,是政府換屆之年,新官上任三把火,幾乎每次都帶起投資熱潮,相信今年也不例外。同時社會融資、企業中長期貸款也有改善,信用環境進一步放鬆,中國進入了「寬貨幣、寬信用」的時代。
不過信用在供應端的放鬆,並沒有得到需求端的熱烈響應,企業的借貸意願不足。銀行為了放款拼出了洪荒之力。現在,央行放寬貨幣政策,銀行放鬆信用尺度,但是合資格的企業卻沒有太大的借款沖動。過去四十年中,中國的宏觀管控主要靠管理信貸閘門來實行,這次信用尺度放開了,卻不見企業飛身撲入,表明宏觀管理面臨新的挑戰。
由於最近的經濟數據表現不錯,經濟活動有明顯恢復的跡象,政府在出台刺激措施上也許不會一上來就使出全力。這樣做一方面為財政刺激留下未來的空間,另一方面顧及財政的持續性。
經濟活動正在從疫情的低迷中走出來,部分領域更出現了報復性反彈,這是可喜的兆頭,不過報復性反彈未必可以持續。反彈和反轉是兩回事,反轉需要經濟信心的恢復,需要企業盈利和個人收入的增長,這些的預期還沒有形成,需要政府再推一把。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加大力度,順著反彈之勢,從內需入手促成基本面的反轉,改善經濟中和市場上的預期。
(本文為個人意見,不代表所在公司的立場,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