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2 17:20:58
實惠醫療產品造福人群 蔡美碧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家除了實行嶄新的改革外,還透過他們的嘉言懿行感染無數的追隨者,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典範,直接或間接地激勵更多的創革者。印度V醫生所辦的亞拉文醫院開創了關愛式的醫療系統,為了服務人群而奮鬥,激發了不少人為工作尋找深入意義。其中一位是美國的古大衛(David Green)。
關愛式資本主義
古大衛(David Green)
大衛是密芝根大學的公共衛生碩士,畢業後在SEVA基金會工作,協助印度及尼泊爾等發展中國家消除可醫治的盲症。在1983年,大衛認識了基金會的主要合作夥伴V醫生,並協助亞文醫院把管理和手術程式精簡化。
V醫生孜孜不倦地鑽營讓貧富皆受惠的方式,以多層次定價模式按病人的經濟能力收費,再把所得的利潤補貼負擔不起醫療費用的窮人。大衛把這種模式帶到尼泊爾、埃及、肯雅、南美洲等地的醫院,讓它們以利潤服務當地大眾。
廠商為維持最高利潤,往往控制生產量,訂下高昂售價,主力賣給有經濟能力的人,而對醫療產品有龐大需求的貧窮人士卻被拒諸門外。大衛深信社會企業以服務人群為目標,除了自給自足外,還可以透過提高產量,降低利潤,讓弱勢社群受惠,扭轉這種不均現象。
在80年代,亞拉文醫院每年處理數以十萬計的眼科手術,其中以植入人工晶片醫治白內障為主,但由於人工晶片的售價格高達150美元一副,令手術成本高企難下。大衛最後有個大膽想法,就是在亞拉文醫院設廠生產人工晶片。
由於他全無辦廠經驗,加上要一間非牟利醫院去搞生產也是匪夷所思之舉,大衛的提議起初未能得到認同。直到他籌到足夠的捐款和找到技術合作夥伴後,基金會和亞拉文才在1992年成立亞魯實驗室(Aurolab),成為第一所在發展中國家大量生產人工晶片的非牟利企業。
大衛制訂了可持續的業務計劃,實行精簡運作,減省不必要的開支,利用高產量效應,把人工晶片的定價大幅下降至10美元。亞魯第一年便售出3.7萬副人工晶片,此後每年的生產量增加37%,到現在已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工晶片製造商之一,佔世界市場的10%。其中1/4的產品供亞拉文醫院使用,其餘則出口到120個國家,有助發展中國家大大地降低白內障手術費用。
隨著生產效率和需求量的提高,亞魯生產的人工晶體價格穩步下調至2美元。 如此低廉的定價,是要惠及貧苦大眾,令他們也可享用優質的醫療產品。此外,大衛觀察到傷口縫合產品的價格甚昂貴,便在1997年建立了一條新的生產線,把每盒傷口縫合產品的售價從200美元降至40美元,還開發了眼科藥品和眼鏡等產品。
精簡營運減售價
雖然價廉,但亞魯產品的質量傲視同儕,還取得美國CE標誌和FDA認證,ISO 9000和達到歐盟的要求。
在2000年,大衛成立了名為創效專案(Project Impact)的社會企業,致力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和分銷實惠質優的醫療服務和產品。大衛以亞魯為生產基地,在2002年開始生產廉價的助聽器。過去數年,他不斷進行產品改良,與行內專家合作,運用先進數碼科技,輔以太陽能電池充電,從2013年起,計劃5年內生產50萬副助聽器,繼續運用高產量把製造成本減至40美元,再利用「全球交叉補貼」方式運作,即在富裕地區以較高價格出售,以補貼在貧窮的地區用低價或免費發售。
大衛分別在2002和2004年獲選為愛創家和麥克亞瑟院士,在2009年獲頒海倫.凱勒精神獎,現為愛創家副主席。
蔡美碧
作者為仁人學社副主席
原文刊載於信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