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22
沉浸式餐桌體驗《它的神話 ─ 植物宴》:有如一場快閃內觀,細味食物的真諦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為滿足口腹之慾,以享樂主義與消費主義之名,推動經濟,逐漸演變成vanity dining,餐飲業巿場技倆扭盡六壬,務求食客光顧。過去有段日子,密集報道新餐廳、撰寫食材文章、介紹廚師、換季餐單、配酒菜餚、玩到爛的fusion cuisine、飲食新思維如分子料理、farm to table、sustainable fishing等,加上米芝蓮登陸,形形色色的評級體系,讓饕餮按星索飯,吃裝潢環境氣氛服務成為「Good Life」必備checklist。無他,資本主義發酵,Maslow金字塔儆醒我們,脫貧後提升心靈,何況幼受庭訓:「辛苦搵嚟志在食」,「民以食為天」,「食不厭精」——在高壓城巿營營役役,晉身品味獨特講究新穎的食家foodie,在餐桌上交換談資,換來名聲、歡愉,何樂而不為。
世事循環,日新月異久了,餐廳開了又關,食客大抵發財立品,過盛慾望有待紓緩,心靈醒覺來得合時,藉著書籍(如劉彥方副教授《哲食之道》與張穎博士《舌尖上的哲學——我吃故我思》),剖析品味、歷史、哲學,反思食物議題,例如食材公平貿易、餐飲勞工剝削、善用廚餘、處理剩食、有機耕種、深研不時不食,以至聚焦本地食材、禪食與正念進食,全民邁進後現代食情第五六七波。
近日南豐集團社區項目「世界之約」,透過旗下「織刻生活店」的「策展」,用一場performance,牽引並帶來一場以本地食材創作的《它的神話 ─ 植物宴》沉浸式餐桌體驗,背後理念,無非鼓勵我們直面、思考工業化膳食、速食這些文化使食物來源和生產過程真相變得模糊,尤其食物問題天天都多,在選擇性進食障礙未波及之前,問問自己每天快吞轟「為兩餐乜都滯前世」意義何在。
食物設計創作團隊Deep Food,相信食物不只停在美食層面,叩問挑戰進餐慾望、價值與流程,在這視點上,設計不同體驗,有劇場,也包括是次創造神話角色,與ROOOT HK研製的純素菜單,挪用一些off-cut蔬食原材料,回應精英主義fine dining中製造大量「cut off」的浪費,怎樣才是真正懂得吃?
這時候,忽然想起尖東海景軒梁師傅昔日一道醃西瓜皮的前菜小吃,成為平衡美味、成本與利潤的三贏,或能成為當下餐飲業促進經濟復甦的考慮。舞蹈形體藝術團TS Crew,在一頓飯的表演流程,慢行、穿插、跳躍在餐桌中間,幫忙傳菜,打開對食物及身體的聯想,在拷問與追求價值的過程,有時候未免舉步維艱,但又充滿希望。
隨眾也好,慕名也好,慾望就是一種虛空的苦痛,像《七宗罪》的Gluttony,下場慘烈——扯遠了,不好意思,完全浸沉在儀式感體驗中,跟在畫廊跟artist或gallerist吃飯不同,竟忘了吃了甚麼東西進肚子,只記得奇特菜名如「萬千同」及「無極」,入口味道清鮮,擺盤精緻,五感充沛,有如參與了一場快閃內觀,卻對飲食採訪拋諸腦後,嚴重偏離主流飲食報道精神,但藝術行為又帶引我醒悟了甚麼——經歷過近年限聚團聚又離散的ups and downs,食物作為連繫日常與社會行為的主體,或像日本《北海道新聞》推出昆布報紙,可堪嘴嚼細味,we are way more than what we eat。
《它的神話─植物宴 The Myth of It / Eat》
第一場: 11月25日 | 7:30 PM
第二、三場:11月26日 | 6:00 PM 及 8:00 PM
地點:南豐紗廠119號舖 @ROOOT HK
票價:HK$380
購票: bit.ly/3GCQ37O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