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7
鬥長命年金蘊含社會意義
當已屆65歲的退休之齡,正式能夠獲發還強積金多年來的供款及投資,公共年金的推出無疑是一個可供所獲的資金無縫交接的契機。
但最諷刺在於,以20歲開始投入職場計,45年來參與的是條款、收費、回報都劣評如潮的強積金計劃,要享受公共年金的好處,基本上預設條件上是要先飽嘗近半世紀的強積金考驗。
老實說,如果公共年金搞得好的話,政策當局倒可以在大框架下,讓現有的強積金安排加以參考,來個大規模而且更徹底的改革吧!
有望減輕政府未來福利開支
香港人口老化愈趨嚴重,幾年前政府就有統計數字顯示,半世紀後的每3名香港人當中,就會有一位是長者。而以年齡中位數計,2014年是43.7歲,到2034年,預計數字是50歲,再進一步上升至2046年的53.5歲。
凡此種種,似乎政府在人口老化政策上,尤其在避免過度財政負擔方面,都希望先集中處理好經濟環境較好的一群。例如在銀色債券、逆按揭、及最新的年金計劃,每個範疇上都是針對在退休後具備持續現金流以支撐生活使費的一眾而來。
當然,要享受政府的額外老人福利,大前提是經濟實力。
但如果只令有經濟實力的一眾,有更穩健及相對合理回報收益的這個安全投資網存在,某程度上可減輕政府未來的福利開支,政府就更能集中資源為有經濟支援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大福利保障,果真如是的話,將會是社會最樂於預見的結果。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