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9
非一般孖展
金管局及證監會罕有向中介機構發出聯合通函,內容重點當然是有機構透過複雜交易關係,兜兜轉轉其實是從事財仔業務。但撇除過程及細節,作為市場監管者,尤其是本港,點名提到涉及是某內地銀行集團,其實更不尋常。
當然,從正面角度看待,兩個監管機構根本沒有考慮到底是內地、港資或外資問題,總之監管就是監管,對象不分,哪管是中資與否,一律嚴正處理。但調轉問,作為銀行及證券業務兩大監管機構,向所管轄的持份者,毫無收藏地提到的內地銀行集團,稍為咀嚼的話,根本可能曲綫向市場發出信息,個別中資在港的市場活動及行為,論嚴重程度及規模,已超出監管者盡量可低調容忍的行為範圍。
香港市場規則、秩序或形象,是否被內地資金有所損害?筆者並不認同。事實上,內地經濟尚未起飛,在港市場未見活躍之前,本港市場壞分子亦多的是也。現在問題在於,相比其他,中資特別活在水銀燈光下,一舉一動極受關注。
更重要在於,頗多中資在港市場活動方式,純粹是將內地用開的一套照搬,視規矩如無物,而且技巧粗疏,但銀碼龐大,次數又頻密,若不加預警,一旦出事,屆時已非是股價下跌那麼簡單,非要擁有女人般的直覺,也可預見終將有一天出現的港版銀證火燒連環船事件。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