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2019
內銀又要為國捐軀
正當曾經高舉自由貿易旗幟的政府今天倒退回保護主義,主要經濟體紛紛尋找政策空間抵禦挑戰。內地撐經濟的政策空間離不開再度走上飲鳩止渴的回頭路,早前的地方專項債鬆綁,准許用作為基建項目的資本金,而非以往作為配投角色,會被列入作為基建項目本身的債務計算,嚴格堵塞過度融資槓桿的漏洞。官方對此一個頗重要的解讀,就是貨幣及財政政策更配合的結果,未來這方面會否有更多動作,尤其人行在發債、市場定向投放上的角色,會備受關注。
基建需求恐已飽和
但說回地方專項債的新安排,個別機構估計相當之進取,將原本基建開支預算、再假設逾2萬億的專項債亦會全數用於基建的話,另加上一個槓桿乘數效應,預算基建投資彈藥將逾7萬億。老實,7萬億數字計算成疑之餘,內地要湊夠7萬億基建項目亦甚有難度吧。
專項債谷基建的安排,意味財政政策由減稅降費,再有跡象重回投資及更加政府主導。對此,不少分析擔心是到底全國的基建項目需求,經過十幾年發展,是否早就飽和,催谷等於浪費。
其次,當然是內地銀行的負擔,之前的中小企貸款要劃一設定達標比例,到現在的基建項目政策又要配合貸款,中國谷經濟,等於內銀要再為國家服務,股價上是溢價抑或折讓,市場早就已經說明了。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