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15
73與111
這兩個不是指數水平,而是6月30日時,上證A股下跌股有73隻,深股下跌股有111隻,即兩市基本上有184隻股下跌,意義何在?
6月30日筆者在經濟通的選股情報有如下觀點:
中證監表示:「回調過快,不利健康股市。」唉!鬼唔知。瘋牛不好,慢牛好,跌死隻牛更不好,但股民心態果能按按掣便停、便去?
如何知道跌近底?冇跌停股便是。
A股跌市,因去槓桿。只要槓桿得去,再無斬倉,市自然會好。
上周五,停跌股2,000隻,周一停跌停股縮小至1,500隻。如之後,數天停跌股能減至500隻以下,則底應在望。
要股跌停,先要股下跌,如果兩市基本上只有184隻股下跌時,就算隻隻跌停(事實上不是)也只有184隻股跌停,這與周五的2,000股跌停,周一的1,500股跌停,不可同日而語,所以A股於周二時大幅回升,有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否因阿爺托市?可以,但阿爺能托得幾多,到膊頭一軟,不也是要再跌過?
有如食錯嘢 瀉完就好
筆者認為原因只一個,一如食錯嘢肚屙,屙乾屙淨就好啦!今次跌市是因去槓桿,只要槓桿得去,再無斬倉,市自然會好,我們遠在香港,又沒有在國內融資(孖展)去買股,是難知幾時斬完倉的,筆者周二收市後看到《財經日報》於周二早上的報道:
李琳(化名)就是身在場外配資的火海之中的股民之一,本周一剛剛經歷了一場「洗禮」,「五倍槓桿,今天剛剛擊穿平倉線,手上沒錢補繳保證金,正在籌錢。」李琳昨天並不甘心被強平或者解散帳戶,而是想補繳保證金後觀望市場情況,擇機再上。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和李琳一樣高槓桿的配資帳戶到本周一已經普遍逼近爆倉線。李琳以親身經歷告訴記者,不要做配資。「太被動了,資金超出自己可控範圍,警戒綫以下就無法買入,大跌拋售以後無法及時挽回虧損。」她不無委屈地說。
對於配資的爆倉問題,證金公司周一也是緊急發聲「維穩」,稱一般認為場外配資主要通過恒生HOMS系統接入證券公司交易系統,其槓桿高於證券公司融資業務,平倉規模也高於證券公司融資業務的平倉。公開信息顯示,滬深兩市近兩個交易日通過HOMS系統強制平倉金額不超過40億元,「29日上午強制平倉規模約22億元,合計佔交易量的比例很小」。
然而,「爆倉」如今確已成為各大配資公司避之不及的關鍵詞。《第一財經記者》29日下午致電多家配資公司負責人,了解行業爆倉以及平倉現狀,多人士或避之不談,或以「開會」為由掛斷電話。
「從我接觸的配資公司情況來看,基本都已經爆倉了,不光是配資用戶,連配資公司高管和員工都已經爆倉了,經過最近兩天的持續大跌,場外配資帳戶差不多都爆掉了。」深圳一家配資平台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據其掌握的情況,配資公司等場外配資帳戶,爆倉情況已經到了「爆無可爆」的程度。
對於配資行業的爆倉數目目前雖未有行業普遍認可的數據,但不可否認爆倉頻現,已經讓配資行業變得風聲鶴唳。有線上配資平台周一上午錯將減倉公告發成清倉公告,引發烏龍後澄清而被指有「借機無良營銷」之嫌。除此之外,確實有不少配資平台似乎真的「害怕」了,對高槓桿用戶單方面簡單粗暴地發布了清倉公告。
「請所有配資槓桿在1:5以上的按月配資用戶及按天配資用戶、5倍槓桿的零息配資用戶,無論帳戶盈虧,在7月1日閉市前全部清空持倉,未主動清倉的用戶將在7月1日的下一個交易日被執行強制平倉。」一線上配資平台29日在其官網上如是公告。不過,本報記者發現,該平台首頁曾經的高調宣傳語仍顯炫目。
「8倍槓桿,全網最後的高槓桿讓您縱橫股市。」該平台曾經的營銷野心昭然若揭。
相比簡單粗暴的強制清倉,部分配資公司也采取相對溫和的方式避免配資帳戶的爆倉。周競天介紹稱,公司已經建議客戶先保留帳戶,出局觀望。「我們今天爆倉的不多,被強平的大概有七八個,但是出局觀望的明顯增多了。」周競天昨天透露。
配資行業的高槓桿已無法持續,接受本報探訪的配資行業人士普遍認同,1:5及以上槓桿將慢慢在配資行業消失。
相比場外配資,場內融資融券的平倉警報尚未拉響。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探訪時表示,6月29日兩融客戶平倉情況並未大面積出現。而中國證券金融公司也在盤中針對券商兩融發布信息,稱目前業務風險總體可控,強制平倉的規模很小。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此前較為激進的券商已經開始出現平倉。若大盤繼續震蕩下行,場內融資盤壓力也將劇增。
請留意其中一句:「未主動清倉的用戶將在7月1日的下一個交易日被執行強制平倉。」
很明顯,如果:
(1) 7月1日的下一個交易日,國內融資(孖展)客能籌到足夠錢去補倉,天下太平。
(2) 7月1日的下一個交易日,深滬指數再上升,即是少了被迫爆倉的威脅,天下太平。
(3) 國內融資客在6月30日的升市中,平穩出了貨,自然不會再被強平倉,天下太平。
我們不知國內融資客的孖展倉位,但可以較肯定,只要滬A指數不再跌穿4,000點,則國內融資客被迫爆倉和被斬倉的可能性便細,A股見底可期。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