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2018
貿戰打到邊
近日,有關中美貿戰的消息不多,是否已打到一段落?高盛於8月8日有個報告,題為「Where are We in The Trade Wars.」,這個We是指美國不是中國。雖然是只從美國出發,也值得看看。
美國於7月6日已對340億美元的中國貨開徵了25%的關稅,在8月23日將會對另一批160億中國貨徵25%關稅。這些貨物以塑料製品、機械、電子產品及電器產品為主,即是中國的主要出口部分。
另外尚有2,000億貨,會由原加徵10%增徵25%,高盛估計有7成機會會加徵(筆者估10成)。
華施零交易 力度勝徵稅
美國沒有講為何會提徵關稅,但視乎上周五晚,美國對土耳其鋼鋁產品加徵至50%關稅所公布的原因(土耳其里拉貶值了)看,筆者認為這個加徵是因為近日人民幣貶值了6%,此即是謂美國會不讓你以貶值來抵銷關稅的負擔,是要作出徹底性的制裁。
高盛認為視乎今時美國國內支持對華加徵關稅的政治壓力不大,這個加徵必會執行。
另外,中美迄今並無再會面談貿戰的動作,或許要待9月下旬,習近平和特朗普會否出席聯合國會議,並看特朗普會否與他口稱的老朋友習近平會談。高盛認為,由於雙方無達成有效協議的基礎,談的可能性亦不大;而兩國日後終會談,但不是近期,而是要數月之後。
美國中期選舉會對對華開徵關稅帶來一定制約,但今時美國所加徵關稅之貨物,主要在半製成品及財資貨品,對美國廠家會有較大的成本影響,對消費者要稍後才會帶來影響,而這應已是在中期選舉後。今時雙方加徵關稅的策略是,對直接民生物用品加徵稅額較低,對原料和半製成品加徵關稅較重,兩國到目前都是盡量避重就輕,寧可廠家捱一棍,不想消費者太傷。
很多人認為美國對華貨徵稅逾2,500億,中國還拖最多也是千多億(美對華出口量),還拖無力。這個講法,忽略了一樣,中國少買或完全不買美國大豆、高粱、天然氣,上周五更對在美國生產的奔馳SUV以其煞車系統不良而禁入口,至於美國水果,更以全面檢查,而非抽檢來阻延(曲綫停止)入口,其影響就不是徵稅,而是零交易。
特朗普對這個比徵稅還勁的反擊,看在眼裏,遲早會出招,中國又未必讓,如何?
特朗普現做的,是要與加拿大、墨西哥、歐洲及日本的貿易糾紛,不升級至貿戰,在擺平這些國家後,就會回轉來再跟中國玩大的。
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還會關心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他會在一帶一路沿綫的國家策動不合作,對土耳其的打壓、鼓勵越南及馬來西亞的不合作,亦是會被中國看在眼裏,貿戰已不是貿戰,而是打國運、打命。
13位專家 談中美關係
鳳凰國際智庫於8月6日發表了對全球13位頂級專家的訪問文章,深度剖析當前中美關係,值得看吧!以下只截取這13位專家的一些觀點︰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只要中國不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就將繼續挑戰美國在各個層面的統治。如果中國成功了,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東亞的主導力量。除非美國願意把自己重新定義為「非第一」的存在,否則美國人將對中國的崛起感到愈來愈不安。
戴維‧鄧恩David Denoon(紐約大學教授、美中關係中心主任)︰
關鍵變量將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如果中國能夠以每年6%或更高的速度繼續增長,那麼其市場及其援助的吸引力將使其鄰國愈來愈難以抵制北京。如果中國的增長率放緩,那將為美國、日本和印度提供更多機會。
邁克爾‧法貝Michael Fabey(美國著名軍事記者,榮獲20餘項新聞大獎)︰
除非美國或中國外交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否則兩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注定要在西太平洋發生衝突。這兩個國家有兩個截然相反的核心信念,以指導他們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美國認為大多數空域和海上航道都是國際開放區域,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然而中國稱所有這些都是中國領土,認為世界其他國家應該承認這是事實。
約翰‧格拉澤John Glaser(卡托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主任)︰
縱觀歷史,許多大國讓對國家聲望的關注把他們推入毁滅性的戰爭。如果要保持中美和平,我們必須學會放棄這種表面的自命不凡,把重點放在狹義的、具體的安全和經濟利益上。否則我們可能會陷入一場代價高昂的冷戰,而這兩個國家都無法打贏。
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海軍戰爭學院海事戰略主席)︰
美國及其盟友有責任對中國的胡作非為施以足夠的威懾。恢復美國的實體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展現出使用她的決心,並讓北京相信美國的力量和決心,美國人可能會實現這一點。
林崗(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對於華盛頓來說,特朗普非常關注與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以及高科技向中國的轉移。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揭示了美國政府對中國採取的堅決態度,中國被稱為美國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自二戰以來,美國首次宣稱「我們競爭激烈的軍事優勢正在逐漸消失」。特朗普將中國列為「經濟上的敵人」,以及他最近決定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隨後美國軍艦在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穿行台灣海峽,傳達出明確的信息。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印度裔外交家,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
由於美國人在心理上無法為這樣一個世界(美國做第二)做好準備,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有一天美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時,他們會震驚不已。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不可避免的憤怒,以為被中國欺騙了。這種政治衝擊是可以預見到的,且無法避免。
然而一切都不會丟失。與美國不同,中國的目標不是全球領袖。它只希望為其14億人民實現和平與繁榮。因此即使中國成為第一,她也不會試圖將美國驅離世界領袖地位。中國非常樂意維護美國和西方向世界提供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正如習近平2017年在達沃斯所說︰「要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要踐行承諾、遵守規則。」
有鑑於此,美國和中國實際上有可能以「和平共存」的理念實現新的運作方式。在這種運作中,美國和中國都不會挑戰彼此的核心利益。中國不會試圖取代美國在其重視地區的地位,比如中東;但是中國期望美國尊重其核心利益。所有這些調整都需要外交談判,現在是時候開始了。
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波士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今天美中關係比1971年亨利基辛格訪華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糟糕,而且會變得更糟。
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
中國致力於倡導開放的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全球增長仍然不穩定。北京呼籲共同努力,促進增長的新動力,促進更具包容性的增長和改善全球經濟治理。
我相信,應該期望中美最終恢復一種更友好和合作的關係,然而中美關係在變好之前的道路將是坎坷的。
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美國軍方、情報部門和國內安全部門正在實施戰略,將重點放在中國,將其視為挑戰美國主導地位和修正主義競爭對手,他們在國會得到廣泛支持。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挑戰感到擔憂,同時也對北京試圖滲透和影響美國的輿論和政治產生了新的擔憂。中國利用美國支持的國際經濟秩序來削弱美國並提升中國的經濟能力,這對美國在現代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構成了不祥的挑戰。
謝韜(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似乎是華盛頓的新共識,這種共識的危險在於,它無疑將賦予那些反對深化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北京人士權力。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很可能會讓中國變得更加強硬,中國別無選擇,只能與華盛頓展開激烈而全面的競爭︰地緣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但美國是否準備好迎接一場新的冷戰呢?
徐飛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兩國關係的發展軌跡和兩國互利關係的深化,意味著中美關係在不久的將來將保持穩定。當然,由於美國方面的「特朗普衝擊」,未來幾年將出現愈來愈多的混亂和摩擦。在很大程度上,媒體過分誇大了正在進行的「貿易戰」。兩國把對方視為敵人的可能性很小,也不太可能成為好朋友。這一次美國面臨的對手有所不同︰一個致力於開放和建設命運共同體的核大國。
王緝思(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現在已經將中國視為一個主要的外部威脅,而她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卻日漸衰弱。中國似乎在改變西方價值觀和全球規則之路上堅定前行。但這兩個國家在國內都面臨著令人生畏的挑戰,這些挑戰比國外的地緣競爭更大、更緊迫。
看完後,對中美貿戰(或其他的戰)會感到樂觀?
北戴河會議 確認新基調
北戴河會議是中國制定國策的一個會議,今年的北戴河會議有兩個不尋常處。
在「北戴河時間」,大陸官媒新華社釋出兩大信息,一是李克強在北戴河出席接待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Espinosa)。要知道的是,大陸國家領導人在北戴河接見外賓,可說極為罕見。
會中,李克強表示,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多邊主義的世界,反對保護主義。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都需要進行完善和改革,但不是另起爐灶。
二是在一篇《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代表北戴河休假側記》指出,中共中央於8月3日至8日邀請62名科學研究專家到北戴河度假,本次獲邀專家學者主要是研究航太、衞星、積體電路及青藏鐵路等相關專業。
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分析,諸多跡象顯示,今年北戴河會議確認了北京在應對中美貿易戰的基調,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六穩」。
因此,在未來數周,我們將會見出中國對貿戰的重新(?)部署,筆者先收聲,觀看中美再博弈。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