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15
食物篇:貴就是好?(一)
葉子僑 Bella
葉子僑 Bella
八十後媽媽,美好生活主義者,身心靈健康顧
問。曾出版《任我帆遊南半球》、創辦過本地
手工肥皂品牌Bella Sapone 及社企「區區肥
皂」。現全職專注提醒自己時刻要記著愛,努力
成為一個更溫柔的女人。
Bella vita 美好生活
每周二更新
你日常會以甚麼標準選購食物?
食物的品質對你及家人重要嗎?
你的孩子在學校裏吃的又是甚麼?
英國名廚Jamie Oliver 最近接受英國報章訪問,承認自己的改善學童午餐計劃徹底失敗,他總結計劃失敗的原因,是優質飲食似乎只是中產階層才關注的議題,基層市民根本毫不在意。
我不認同可以單以家庭收入來決定對食物質素的要求,收入中上的人被認為能夠購買較好的食物,而收入低的勞動階層就好像買不起優質食物,我絕對不認同這個說法,金錢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
首先,在香港價格高的食物不代表一定很優質,只能肯定那個食品的成本很高,而促使該食物成本高的因素包括租金、推廣宣傳、品牌建立、出入口費用、空運、包裝及其他商業成本等。大品牌的食品比較劣質(相對小型生產而言),因為其能夠花在食品本身的預算有限,就算在高級超市內出售的食物,以進口漬醃泡菜為例,一定是外國小型生產的,比大品牌工廠式生產優質得多,小型生產者很大機會設有自己的農場,或本身是農夫家庭,加工成漬醃橄欖,本身就是一條龍式生產,由於能夠掌握原料的穩定供應,成本比需要向外採購的大企業較便宜,品質而言,時間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是一條龍式生產,原料由採摘到加工比較迅速,而優質新鮮的原材料,就是決定品質的重要因素。
這些外國小農生產的加工品通常不便宜,肯定比大品牌價格高,因為小農沒有大量生產能夠降低成本的優勢,那是否代表需要有很多錢才能享用優質食物?又不一定。
如果你能夠付出最高昂的價格去購買食物,以為自己買到優質食物,對不起,我必須告訴你,你所買的只是次等優質的食品,一等的食物一定是自家製的。(即是時下流行的DIY)
為甚麼?
因為金錢買不到時間,即使進口食物與自家製同樣擁有優質材料來源,但由於非本地生產,要保鮮,一定要加入防腐劑或其他食品添加劑,這已經足以扣分。所以呢,原來要享用最好的食物,金錢非最重要,知識、技術和時間絕對可以替代金錢因素。對勞動階層來說,沒有金錢,而導致沒有時間去獲取知識和技術,才是劣質飲食的根本。
如果大家明白食物生產的過程,就能知道如何可以獲得最優質的食物。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