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
【專訪】陳智思:來屆政府若採「全民共議」 可減爭拗順施政
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的競選辦主任陳智思(Bernard)「公職王」之稱絕非浪得虛名,曾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古物諮詢會等主席,處理不少具爭議的議題。對於下屆政府應該如何「有為」同時減少爭拗,Bernard認為因應科技發達、資訊增多,市民的知情權、參與度提高,制訂大部分政策時應採「全民共議」的方式。
Bernard指,如何令各持份者覺得其意見獲充足考慮,是一種「藝術」。
參與度提高 市民不再不聞不問
Bernard指,從前政府「覺得對社會有利」、「決定咗就做」的方式不再可行,因應科技發達、資訊增多,市民的知情權、參與度提高,政策需要有社會共識才可以順利推行。
Bernard反覆強調,市民多參與是好事,但現時制度不配合,便會出現落差,要嘗試找一個平衡點。特別是環保、經濟發展等觸及不同持份者、利益集團的議題,細微如在哪區興建垃圾站,居民怕受到影響亦會有意見。反而政治問題「簡單」,因為「分開兩派啫」。
「全民共議」過程比結果重要
所謂「全民共議」,是指決策過程中所有持份者都有參與。Bernard以垃圾徵費為例,諮詢方向並非由政府規定,而是由一眾持份者討論出來,然後才向市民諮詢。Bernard解釋,「所有有機會批評的人都參與了,明白了理據和實際的難處,雖然最終結果沒可能滿足所有人,但至少過程中表現出沒有前設,不會被質疑有框架限制,信任問題便得以解決。」
不過,Bernard承認,全民共議需時較長,單是討論諮詢方向已經要4至6個月,還未計公眾諮詢一環,亦未必所有議題都適用。他指,一些非常重要的議題,例如土地問題便值得這樣做,「全社會參與,批評的機會、不必要的猜疑就會減少。」如此看來,林鄭月娥政綱提出成立專責小組尋找土地,或許就出自這位「三大靠山」之一的手筆。
收集意見是一種「藝術」
Bernard續說,如何令各持份者覺得其意見獲充足考慮,是一種「藝術」,「不是放人入委員會就可以,你(政府)人多過我。」如全民退保,Bernard指,「有人認為是市民應有權利,有人認為只需幫有需要的人,但更重要是資源足不足夠。推出了,N年以後才知道結果,又不是今日的當權者負責,要深思熟慮。」他認為,倘若各方同意付出金錢,就方案的前設(Assumption)、計算方法達成共識,認同諮詢的程序,其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至於港人最關心的政改,Bernard卻稱不可能由香港單方面由下而上處理,因為中央始終有角色。
認政綱「走數率」絕對高
「走數率絕對高!」無論誰擔任下屆特首,市民最不希望「講咗當做咗。」Bernard卻「打定底」,「全世界都一樣,理想跟實際做的落差大。林太個人會覺得做到才會寫落去(政綱)……其實很多政策不是梁生想「走數」,而是提出的時候有很多人反對。更有很多事不是5年內就做到,起樓不會5年就變到。」
Bernard笑言,政綱要有點理想化,「如果要完全做到才寫,那麼甚麼都不用寫了。」個個候選人說同一樣建議,要如何區分?「就要看誰給予大家信心會落實到,落實到幾成。」身為林鄭左右手,如果她當選,會如何協助她「找數」?Bernard則明確表示不想加入管治班子,但如果繼續任不同公職為香港服務Bernard就十分樂意。
撰文:王錦霞、黃冠真 攝影:張嘉奇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