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2013
搶金的「中國大媽」能敵得過巴菲特嗎?
早前,中環的金舖如臨大敵,每天内地師奶兵團均準時殺至,然後像買白菜一樣去買金,不講價,一來就開單、付錢,生怕慢一步就被別人搶走般的,狂掃黃金。
香港慣用「師奶」來形容中年婦女,内地一樣有個常用詞彙來形容「師奶」,就是「大媽」
股神巴菲特堅持不買「中國大媽」的賬,繼續反對投資者投資黃金,表示即使金價跌穿每盎斯一千美元,甚至八百美元,他也不感興趣,原因就是黃金完全無法創造價值。「中國大媽」在金市決戰「股神」,會否慘敗,血本無歸?
爲何「中國大媽」要鯨吞黃金?從投資角度去看,筆者認爲搶購金飾是散戶的撈底的行爲,民間這種搶購黃金潮,對原本持續下挫的黃金價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延緩了這過程,高盛更率先表態,認爲暫不宜沽空黃金。
中國是近十多年才富起來,不少内地散戶並不了解黃金市場,因爲他們只是經歷過黃金的牛市,並沒有經歷過漫長的黃金熊市歲月。在上世紀70年代末,黃金曾創出每盎司852美元的輝煌價格,也掀起歐洲各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浪潮。不過,及後金價就出現了大幅的震盪回落。踏入1980年,價格一直暴挫至每盎司300美元才跌穩,可謂經歷了20年的漫長熊市,在1999年8月更創下了每盎司251美元的歷史地位,這些都不是内地投資者親身經歷過的體驗。
華爾街大鱷真的不敵「中國大媽」嗎?縱觀環球形勢,其實大部分國家的投資者正逐步離開金市。中國投資者卻像買白菜一樣去買金,不講價,一來就開單、付錢,生怕慢一步就被別人搶走般的。
這種扭曲的力量,導致金市環境突然生變。不過,華爾街真的低估了中國投資者嗎?4月中,金價在兩天內急挫14%,並沒有任何支撐,機構投資者紛紛拋金,但以中國、印度為首的亞洲投資者卻大力「吸金」,對金價形成有力支撐。全球都在經歷數十年未見的黃金搶購潮,散戶消費者跟國際黃金大鱷比勁,似乎也擊退了空軍,不過這可能只是短暫的現象。若未來金價重複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20年熊市,「中國大媽」就會發現金子其實並非這麽值錢。
這輪搶購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國黃金珠寶行業的黃金庫存已基本見底,僅補齊正常鋪貨量就需要600噸黃金。黃金暴跌以來,搶金潮導致了亞洲的暫時性金荒,更有媒體表示香港金銀交易中心的黃金儲備有可能將耗盡,需要緊急向倫敦訂購實物黃金。
國際金價暴跌引發內地搶金潮,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百姓自古以來對黃金的喜好。此外,通貨膨脹、貨幣超發以及存款利率低等因素也導致很多人希望透過購買黃金來保值。不過,在不少機構投資者的眼裏,黃金已經不再是避險資產,或許這能夠幫助投資者在短時間内略爲對沖經濟不穩定或通脹問題。但實際上,黃金是一種波幅很大的大宗商品,與外匯性質類似。因此,不少專家也認爲,黃金只能被視為分散投資的一種工具,在投資組合中不應超過5%,更高比重並不能帶來額外的收益。
另外,投資者也需了解購買黃金飾品並不等同投資,不少「中國大媽」以爲金價下跌,跟風搶購,但人家搶購的是金條,自己搶購的是金飾。人家在金價暴挫後的低點買入,自己搶金的時候金價已大幅反彈,最終恐怕得不償失。
後來,更有不少「中國大媽」更發現金價上升與自己的「投資」無關,因為金飾很難變現,與投資型金條完全不一樣。投資型金條價格一般緊貼現貨金價,原則上可通過回購套現。可是,「中國大媽」購入的飾金價格遠高於現貨金價,再加上高昂的工錢,根本不存在套現的空間,並不適合投資。
近期,搶金的「中國大媽」的投資成本已遠非兩周前的低位,可謂短線追高。在黃金市場中,就算是歐美政府和華爾街對碰時,也未必嘗到甜頭。在内地、香港和澳門金飾店內的黃金數量,佔環球黃金市場的比例極少,就算全部被「中國大媽」買入,也難以撼動整個金市,「中國大媽」慘敗的機會一點也不低。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