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2015
為何我不可以好像人家般快樂?
他慨嘆說:「為甚麼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樣幸福,那般快樂?為甚麼快樂不是屬於我的呢?」
聽著他的控訴,心理學家知道他想快樂但卻感受不到快樂。客觀資料顯示他的人生遭遇沒有甚麼特別的打擊或大不幸,現時也沒有甚麼身體或情緒上的大毛病。於是心理學家努力地抽絲剝繭,看看箇中原委。
他說:「我的同學同事都很幸福快樂,終日嘻嘻哈哈的談他們的旅遊經歷,和子女的趣事等。我不明白為何人家的人生道路如至平坦順利,要甚麼有甚麼⋯」
明顯地,他的看法有偏差,天下有誰真的如此「幸福」的呢!但問題出在哪裏呢?
問:「你在旅遊路上,有沒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呢?和子女相處又有沒有甚麼笑料呢?」
答:「有一些,不過也有很多麻煩苦惱的事⋯」
細問之下,他的第一個核心問題就在「不過」這兩個工作字。他慣性把負面資料帶進來,每個好消息也帶出起碼一個負面消息,這自然會快速令快樂的感覺消逝。要感到快樂,必須要好像使用電視的遙控「暫停模式」(pause mode),短暫停頓在此時此刻,享受一下那種短暫的時光停頓,學習戒除急速引進麻煩苦惱負面觀點的惡習。
問:「為何你覺得他人的人生是平坦順利幸福的呢?」
答:「他們好像總是能夠逢凶化吉,克服困難,最後修成正果⋯」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的就在,他看人家的挫折困難時,能夠看得長線,注意到事情的發展演變,但當他看自己的挫折困難時,就把重點放在這是挫折困難,卻輕視甚至忽略自己那些排難解紛的成就。明顯地,這種選擇性關注,律己以嚴的習慣,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偏差。
他始終是個聰明人,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聽完心理學家的分析意見後,說:「那麽說來,若我能活在當下,多注意轉危為機這角度,我便會感覺到快樂幸福?」
心理學家笑著說:「你何不試試看,下次回來時告訴我這個試驗的結果?」
(下週續)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