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9
【病人心理】有病唔去睇醫生Vs冇病不停睇醫生,原來患上……
某甲覺得自己近來身體有小毛病,都是那種眼花花,認為自己步入中年,開始老花。不大理會。直至有一天起床時,非常昏眩,雙腳無力。一看醫生,送院檢查,發現是腦瘤。
他感嘆說:「我以為是小毛病,所以不大理會。我以為這是正常現象,所以從來沒有想到要去找醫生作檢查!」
某乙覺得自己身體不妥,感覺呼吸有時不暢順,各種專科都見過,檢查結果都是「沒有問題」。他心有不甘,覺得這些醫生都是沒有經驗,所以四出訪尋名醫,奈何答案也是一樣。有些醫生說:「這可能是壓力徵狀,何不考慮讓我轉介你去看精神科?」
他滿肚子氣,心裡責罵這些醫生視他為「心理作用」、「精神出問題」。於是把這些醫生列入他腦袋裡的黑名單之上。
和醫生朋友們談起這些故事,他們都異口同聲說:「病人心理是很有趣的!有些人太忙,太多事情要處理,於是忽略了身體的警號,把一些早期病徵視作等閒,或者等有空才去看醫生,結果拖延了不少時間,至病情嚴重才發現。
對於這類人,我們希望大家要聆聽你身體的訊號,及早作檢查。若這真的是小毛病,是自然的年齡變化,你也可以安心放心。若是初檢沒有問題,當徵狀加劇,或有其他徵狀,醫生也可以比對上次結果和今次的狀況,看看是否要作更深入或全面的檢查。
至於另外那一類病人,則剛好相反,他們太過緊張擔心自己的健康,又不喜歡固定地看家庭醫生,於是每次就找不同的專科,不同的名醫。因為各個專科各司其職,未必有一個中央資訊聯絡的醫生,所以病歷資料也未必全面。
有些徵狀是與壓力、緊張、焦慮有關的,最簡單直接的,莫過於找精神科醫生檢查評估一下,然後對症下藥。但是,他們又對精神科有誤解有抗拒,所以寧願找『神醫』,或者胡亂服藥服偏方。
又有些人因為太過擔心自己的身體問題,終日憂慮,於是形成了更大壓力,更多擔心,影響睡眠和食慾,更可能出現疑病症和抑鬱症狀。
對於這一類病人,我們希望他們找一個家庭醫生,聆聽他們的醫生的意見,不要自己胡亂猜測,學習信任醫生的意見。尤其是當幾個醫生都有相同的意見時,為什麼不嘗試聽聽他們不約而同的意見呢?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