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9
【50+自在小日子】吃喝十念
吃喝的本質不在於充飢,這是我懂事以來一直奉行的信念。
孩提時代,曾跟爺爺同住,日子雖短,朝夕共對,每日兩餐,吃的都是他做的菜。數十年過去,回憶,盡皆回味。
嫲嫲早逝,爺爺身兼母職,帶著我伯父、爸爸和三叔於石硤尾大火後搬上七層徙置區,孩子還小,家常飯菜,爺爺自當一力處理。
舊式七層徙置區 (網絡圖片)
徙置區單位空間有限,不設獨立廚廁,洗手間乃全層單位共用,所謂的廚房,不過是一個鋅鐵打造的小箱子,置於單位走廊,戶戶如是。
舊式七層徙置區單位外小廚房 (借用網絡圖片)
廣東人做菜講究「鑊氣」,爺爺每次起爐開鑊,香味四溢,左鄰右里定必聞風而動,走來湊熱鬧。爺爺一道「香煎魚肉蛋卷」,工序繁瑣,巧手用心,實非一般家常菜可比擬。
爺爺八十年代末辭世,此菜早成絕響,但那蛋卷的形、色、香、味,每次想起,依舊窩心。
所以我才說,吃喝的本質不在於充飢,在於記憶中的人事情味!
50+後小日子,吃喝對我的意義,不在山珍海錯、錢銀花費,只因時間無多,重質不重量,吃甚麼?怎樣吃?跟誰吃?都是重點,心思、時間不容吝嗇,吃喝十念由是而起。
1. 少吃多餐
年過半百消化力始終退減,不要勉強堅守三餐為本的傳統飲食規律,改作少吃多餐,每餐只吃七分飽,保持飢餓感,頭腦自會清明。
2. 慢吃細嚼
飢腸轆轆,定必狼吞虎嚥,腦袋神經追不上進食的速度,吃喝過量而不自知。細嚼慢嚥有助控制食量,咀嚼過程產生大量唾液,加速食物融化,幫助消化。
3. 嚴選食材
食材質素從來是我最重視的一環,主菜固然重要,讓我最花心力的卻是調味料。日常烹調,我採用的調味料不過油、鹽、糖、胡椒粉四類,不要忽略這些配料,雖說每次用量有限,但恆常使用,積存體內,對身體機能帶著長遠不可分割的影響,必須用心挑選把關。
4. 多喝優質淨水
年幾大,怕上廁,友輩大多為此而避喝開水。一杯清潔淨水對淨化體內垃圾,較任何飲料來得重要,在家在外,能力範圍內,注重水源好壞,培養定期、定量的喝水習慣。
5. 避免吃得太晚
這一點確實「知易行難」,奴隸獸下班回家動輒八點,沒傭人的,還得「自煮」才有飯開,講求養生的,又要趕快十一時前上床就寢,短短兩、三小時,食物難以消化。50+後,工作步伐減慢,可以的話,上班日子晚餐盡量吃少一點,假期則把晚餐調早一點吃,盡力而為,取個平衡。
6. 吃喝時少說話
「食不言」對現代人來說無疑有點苛刻,但吃飯時少說兩句,可避免吞嚥嗆咳,對自身也是一種修煉。
7. 定期外吃
不要老是屈在家裏自煮自吃,找找亮點,定期外出上館子,穿戴一番,神彩飛揚,轉化身心能量,提升心理健康。
8. 隨心而吃
西醫驗身數據最是嚇人,中年過後,誰不是「三高纏身」?這方面,我從來懶理,愛吃便吃,只要自制不過量,配以適當、適量運動,應該不成問題。飲食諸多限制,心情難免跌蕩,身體何以安康?
9. 音樂伴吃
音樂算是我們其中一項重要的精神食糧,以美妙音符伴隨進餐,輕鬆自在,樂在其中,心情大好,吸收力自然倍增。
10. 跟互相喜歡的人同吃
這不限於愛情,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朋友,唯一條件是「互相喜歡」,算是整頓飯餐相對無言,只要同桌共吃,就是圓滿。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