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2014
北京.三聯.讀書.24小時
周末的晚上,我走進了東城區的三聯韜奮書店。大約晚上十點左右,書店裏的人很多,收銀台前兩條隊伍,每條隊伍前排著四至五個人,手上拿著至少2、3本書。第一層書架前站著好幾個人,有點兒擠。往裏面走,人也不少。通道處放著幾張藍色書桌,每一張都坐著人,台燈在頭上亮著,讀者正專心地閱讀。書架旁放著不少白色小椅子,也坐滿了人。通往地下一層的樓梯處近十人坐在書店提供的拼圖小墊子上,只留一條下窄窄的通道。走到地下一層,發現正在讀書的人比上面更多。書店裏沒有音樂,四周十分安靜,每個人都沉醉在書的世界之中。
「生活、讀書、新知」六字是上世紀30年代鄒韜奮等人創立三聯書店前身的文化底蘊。 (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三聯韜奮書店是北京第一間正式通宵營業的書店。 (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三聯韜奮書店是北京第一家真正的24小時書店,位於免費參觀的中國美術館的旁邊,附近大都是美術用品店、雕刻店,文化氣息濃厚。雖然三里屯Village的Page One書店每逢周五、周六和法定假期實行24小時營業,但也算不上全天候的通宵營業書店。在4月8日晚9時,「讀一夜--三聯韜奮書店『深夜書房』體驗交流」活動正式開始,每晚9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啟動夜讀模式,樓上雕刻時光咖啡店也聯動通宵營業。夜讀期間,書店全面八折優惠。順利的話,將從18日起正式24小時運營,購書優惠也將繼續。該店書籍種類豐富,我高興地發現設有港台版圖書專區,可以找到林行止、董橋等香港作家的作品。
實體書店面臨重大危機,通宵營業得國家政策扶持
近年,在網絡書店和電子書籍衝擊的大潮流下,實體書店面臨重大危機,不少民營書店已經倒閉。有專家表示,國營書店倒閉也只是時間問題。三聯韜奮書店仿傚台灣誠品書店通宵營業,試圖力挽狂瀾,此舉被網友稱之為「霸氣」。雖然暫時不知效果如何,引人閱讀畢竟是導人向善的正能量。相信在試營業之初不少人是慕名而來湊熱鬧,就像台灣誠品進駐香港之初也是人頭攢動,熱鬧得彷如街市,但一個月後卻「水土不服」取消通宵營業。
藍色書桌坐滿了人,讀者正專心地閱讀。 (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在一層往地下的樓梯,書店貼心地放上小墊子給席地而坐的讀者。 (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攝)
不少研究文化產業的專家都對三聯書店此舉表示不看好,不過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稱:「成本上不太過擔心」、「賠錢也會堅持下去」。事實上,暫時也確實不用過份擔心。樊希安表示,去年國家出台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三聯書店得到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國家稅務總局出台政策免除實體書店13%增值稅等,加上三聯每年盈利收入,恰好足夠試行24小時書店需投入約每年200萬元資金。即深夜書房最少可以運營一年。三聯韜奮書店最近連續幾日在官方微博上公布銷售佳績,第一晚通宵試運營夜間銷售額達到1.4萬元左右,其後持續上升,第五晚達4.45萬元左右,實在是可喜可賀。
這個城市需要一間這樣的書店
也許,電子閱讀將成為主流,甚麼冷門書籍都可以網上即時下載;也許,網上書店「當當」、「亞馬遜」讓人足不出戶便知道甚麼新書上榜,挑選好下單有專人送上門,價錢甚至比實體書店更便宜。但是,實體書店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實體書店不僅是售賣場,也是閱讀室,書店的閱讀氛圍不能透過電子閱讀或網上書店感受得到。正如吃飯有時吃的不只是味道,也會吃氣氛、吃環境,吃的過程和所吃的東西同樣重要。看書的環境和內容也一樣,書店的一張桌子、一盞檯燈讓讀書人更易集中精神。去書店是一種樂趣,不一定要逼切地找到某本書,更多是悠然自得地享受看書買書。著名填詞人林夕曾這樣形容給書海包圍的感受:像浸在人類古今文明與智慧的氣場之中。
我相信,每一個經營書店的人都有理想,包含對人生、對世界的期望。三聯韜奮書店作為北京經營近20年的老書店,樊希安表示,希望為全民閱讀作出應有貢獻,為整個實體書店行業帶來有益影響。書店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如果有流浪漢進門讀書,也會歡迎。」
逛書店是生活的方式,閱讀是長期的習慣,捧著嶄新的書在咖啡店休息也是一種幸福。我常常想到香港那些在地產霸權陰影下苦苦經營的樓上書店,實體書店正在一條崎嶇難行的道路上舉步為艱。不要等到實體書店從生活中消失後,才唏噓感嘆歲月神偷把一切都偷走。離開三聯韜奮書店的時候,我決定帶走兩本書作為對實體書店經營的支持。聽說,德勝門附近的「24小時博書屋」很快將成為北京首家民營24小時書店,預計今年6月營業,準備好去湊熱鬧了嗎?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