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15
8月8日高污染日 不能吸的空氣
8月8日中午左右去了佐敦、油麻地,天氣熱我還可以頂住,但是旁邊無數汽車呼嘯而過,空氣有刺鼻的氣味,吸一次就咳一次,想不吸氣又做不到,腦中閃出:「人的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呼而不吸人會死啊!」
當然最終沒有死去,因為咳嗽不會死人,捱一會兒勉強還可以,不過我在想:人為甚麼會落得這個田地,弄得空氣都不能吸,號稱解決所有問題的高新科技和經濟發展跑到哪裏去了?精英分子你們為甚麼不到街上走走,跟普羅大眾一起享受經濟繁榮的「成果」,來過的話,你們就會明白為甚麼升斗市民不再視「經濟發展」為最高原則,因為他們沒有空氣不能生存!
高濃度的臭氧大概是今天影響健康的主要空氣污染因素,下圖顯示今天各個環保署空氣監測站量得的最高一小時臭氧濃度數字,單位是「微克/立方米」,其中白色數字代表「一般監測站」,黃色數字代表「路邊監測站」。
首先從一般監測站數據看,全港各區可說無一倖免,連位處邊陲地域的塔門也淪陷在臭氧手上,原因是今天吹西北風,它位處深圳下游,承受了深圳繁榮大量排出二氧化氮的遠距離影響。
全港大部分一般監測站的數字在180-190左右,但是屯門、中西區和東區超過210,而觀塘則低至137,這個分布我沒有完滿的解釋,直覺上三個高臭氧站在西北風中約莫連成一線,是否反映上游有空氣污染源頭?
路邊監測站數字偏低也許令人奇怪,不過臭氧的形成需要二氧化氮和強烈陽光,路邊監測站受到附近的建築物遮擋,少了陽光臭氧也就長不出來,平時高污染的馬路旁臭氧反而相對地少。
今天臭氧偏高到刺鼻和令人咳嗽,健康的人也感覺難受,對體弱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恐怕甚至有致命可能,真為他們擔心。
一向以來的「經濟發展」換來不能吸的空氣,大家會選擇繼續走舊路,還是希望將來有可呼吸的清新空氣?
有甚麼東西比空氣的價值更高嗎?GDP?
8月8日香港污染濃度高,上述談了境內日最高臭氧濃度數字的分布,其中屯門、中西區和和東區數字都超過200,比其他一般監測站高,當時沒有完滿的解釋,以下嘗試從氣象角度去理解這個現象。
8月8日下午2時左右
(鳴謝:香港天文台)
從昨天的真彩(real-colour)衛星圖片所見,本區的背景風大致為西北風(白色箭頭),可以從雲街的走向推斷,廣州、佛山、東莞,澳門和香港一帶,有大範圍的矇矓空氣,反映污染是區域性問題,不是個別源頭如發電廠煙囪的問題。
這個區域東西兩側,有廣泛地區可以清晰見到地面,即是有幸享受清潔的空氣,此外在香港以東的廣東沿岸地區也有矇矓和污染,雖然規模小一些。
仔細看圖片,污染物隨風飄蕩,不是均勻地由內陸移入南海,大嶼山以南似乎空氣清潔,另外A和B兩個半島之間,以及在東面的B和C之間也同樣地相對清潔,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當天的臭氧來自太陽曝曬由汽車和機器排放的二氧化氮,位於接近地面的低空,隨著西北風來到大嶼山,遇上巍峨的山脈阻擋爬不過去,所以大嶼山下游的空氣不受污染影響,保留了一方淨土。
要理解另外兩處的清潔空氣,道理比較複雜,要借用附圖解說:
海風概念圖
一個半島從陸地伸出大海(可以想像是B),太陽曝曬之下,半島上的陸地快速加熱,海水則保持清涼,半島上空低層的空氣變熱和變輕,於是因為浮力而上升,兩側的空氣由海面流向半島補充,形成一般所稱的海風,有了這個現象,半島兩側原本直接流出大海的風會改變路線,向半島靠攏,如果陸地上游有污染的空氣,污染物會聚在半島上和它的下游,如果有兩個半島相鄰,兩個半島之間的海灣會因此而少了污染,這樣就解釋了A、B之間和B、C之間較少污染物的現象。
大家再仔細看深圳到新界再到九龍這一片土地,原來是一個粗略三角形的半島,也能夠發揮上面談到製造氣流偏向半島軸線的作用,所以從珠江口出海的污染會被吸引入屯門一帶,加上大嶼山阻擋去路,氣流被牽引向東再瀉向東南,剛好就是中西區,再碰上港島山脈,又一次牽引向東去到東區,剛好解釋了為甚麼昨天這三個一般監測站的臭氧濃度特別高。
還剩下一個問題:為甚麼新界和A之間沒有清潔的空氣?也許上游的污染太厲害,上面提到的海風現象不足以撥走所有的污染,正如大嶼山與澳門之間也沒有清潔的空氣一樣。
大家是不是覺得氣象衛星對理解各種地球現象很有幫助?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