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9
未來3年 香港踏入盛衰關鍵
今年暑假前的5、6月是「風雲變色」的多事日子,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外患」我們控制不到,只能好好設防;但我們力之所及的治港「內憂」,則必須三思及積極改善,否則3年後的2022年,當我們回首看回歸50年的「半場」成績,恐怕大失所望、完全不能「收貨」!
這陣子,評論都愛祭出「一國兩制」,說這個核心價值受衝擊,那個法治精神出大問題。筆者不想加入這一頭熱、空泛表達立場的爭拗,反而想討論跟著的一句「港人治港」。
實事求是地看,我們的代議政制,則肯定是隻病貓。這個在過去22年負責監督政府施政的議會,不但沒有積極改善民生,更在各方面拖慢、甚至拉倒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的政策建議!結果是,住劏房人數創回歸以來新高,實在比「瞓街」還差,因為露宿街頭起碼空氣流通,不用與木蝨為伴;還有,回歸之初本港開賣最小的新樓是400多呎,現在是100多呎;公營房屋輪候冊由回歸時的6年以上,慢慢縮短至3年,如今再次突破6年指日可待;回歸早期公營醫院要開帆布床,但還少見等候人龍。現在醫院四季常滿之餘,專科新症輪候要數以年計!
政客亂推陰謀論 誤導公眾
回歸早年港人是四小龍之一,深信任何事情也可做到、公務員萬二分優秀,政策以民為本,加上高效率的行政主導,對我城充滿自信。現在,港人在大中華地區早已失去很多範疇的領先地位。單是廣東省內,GDP已被深圳和廣州超越。政府和公務員多年來只有被批評官僚低效,最近連派錢也需時逾年!
落至今日田地,議會當然有責任。往往有議員為反對而反對、凡事小事化大,誤導公眾,這在多年來不同議題到近日的《逃犯條例》修訂都清晰可見。香港黃金五十向來以客觀事實為依歸,我們不是要說服讀者支持甚麼政治理念,只是希望各位能全觀地看議題,化解成見、解開心結,用平常心作重大抉擇。
例如,根據修訂,被申請移交的人士先有司法覆核的權利,後有於共3級法院申辯的機會,怎麼可能是反對派議員(最離譜居然是連法律界議員也如是)所指,法官把關是形同虛設?既然反對人士把「法治精神」的道德高地掛在口邊,這種說法豈不是公然侮辱法官,說他們全是橡皮圖章、沒有審案能力?
多年來,不少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都被指是「大白象工程」,但卻缺乏理據。事實證明,基建落成後,對運輸及貿易都有好處。(資料圖片)
由此可見,反對派政客陰謀論滿天飛,到最後往往都是「得個講字」。美國總統愛指摘傳媒是「假新聞(Fake News)」,筆者認為香港在炒作流言方面肯定領先美國,甚麼都可落鑊炒作一番︰填海是送錢給內地買海砂、土地開發一定是官商勾結、一地兩檢後港人會「被失蹤」等等,結果機場三跑遭7個司法覆核、港珠澳大橋也因司法覆核超支近90億及延誤超過1年。
相反,應推進的利民措施卻不支持,例如「同股不同權」,否則上市4年多升了最多1倍的的阿里巴巴可在港上市,對本港280萬有強積金的打工仔都有好處,更不用說可鼓勵創科風氣、提供優質就業機會的好處!還有,全國城市都想爭取、但國家特別支持下在拍板在港興建的故宮文化博物館,也差點因政治因素墮馬!
凡事沒有最完美 邊做邊改
本港醫療體系已經飽和,再不雙管齊下,一面加快建設醫院,一面提高醫生人手,港人恐會繼續面對看病難,甚至連病重搵床位都有困難。(資料圖片)
政客們「講啲唔講啲」、「亂噏」的例子還多的是。以引入海外醫生紓緩本港醫護嚴重不足問題為例,居然也被講成「益」了國內醫生來港行醫!但本欄也曾提及,新加坡不但對認可醫學院畢業生免實習,還免試引進,但該國的醫療事故不增反減!
凡事政治掛帥的後果是,官場文化改變,官員不做不錯心態主導。但時光不等人,不作為機會轉瞬即逝(standing still can quickly make a lifetime disappear)。「不作為」很多時就是最大的錯誤!我們已浪費了20年,還有多少時間可供揮霍?其實很多事情都必須先行第一步,再邊做邊學、邊改邊完善。這亦是香港170多年來賴以成功的精神︰摸著石頭過河!本港H股市場首間上市公司是1993年的青島啤酒,其後我們愈做愈好,才有後來的中國銀行、首都機場、中移動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滬港通、深港通等措施也是一樣道理。世上總有風險,若我們堅持百分百完備才「去馬」,只會落得「堅持追求完美,最終一事無成」(make perfection the enemy of good)!
是次條例修訂也是如此,既然司法程序保障已十分充足,那何以不先通過修例,日後再持續監察實際情況,有需要便再作修改?起碼可以先處理眼前的案件!還有很多事情,例如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為何連顧問研究也不繼續進行便宣布放棄?沙田水泉澳邨地勢陡峭,就在獅子山郊野公園旁,也是如此建成了,又有甚麼大問題?再以醫療問題為例,新加坡一開始的海外醫生免試執業名單有150多所醫學院;保守起見,香港能否由100所、甚至50所開始招收海外醫生到本港執業,以解燃眉之急?這總好過醫委會不斷商討,進展卻極為緩慢!
中國GDP是香港的40倍,單是她每年的增長,便差不多等於「生出」3個香港。單靠小小的香港,完全沒可能為巨大的祖國帶來她能感受得到的好處,再沒理由說我們做甚麼政策來「益」中國。相反,明明有大好靠山支持的香港,回歸「50年不變」半場將至,成績表一塌糊塗︰面積最小但最貴的樓、最長的公屋輪候冊、最長的專科新症輪候時間、最貴的私營醫療費用!
醫療體系恐崩潰 市民受累
筆者常說,「中坑」是人數最多的嬰兒潮一代。面對正在崩潰、一定會禍及全港250萬個家庭的醫療體系,唯一令筆者稍感安慰的是,自己這代嬰兒潮的20年錯誤,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將/已在醫療容量還可接受的情況下去世。而我,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若最終能在停車場找到放病床空間的話,我也會欣然接受。
歸根究柢,港人辛苦讀書、不懈工作、努力養家,為的都是創建及維繫一個更好的文明社會。具體而言,這應包括(1)老有所依、弱有所靠、傷有所救、殘有所助;(2)下一代過得比自己一代好。如今,年輕人沒有「父幹」肯定置業無望、醫院爆棚情況只會愈來愈差,上半場賽果暫時是慘不忍睹;下半場的香港,會否踢出利物浦對巴塞隆拿的歐聯4強賽事表現,落後3球下連追4球?筆者雖然深切盼望這是我城最終的大團圓結局,但看著今天議會對各種議題的誇張抽水、凡事以政治利益為先的表現,恐怕要變成神話故事才可有轉機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