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7/2012
國民教育如何擺脫「洗腦」之嫌
香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今年9月份將在部分小學率先推出,這個課程及教材《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目前掀起全城激烈討論。雖然國民教育科並不屬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也沒有設立公開考試或評分制度,所以不會影響學生升學前途,但仍然引起社會巨大的反響。
據媒體報導,國民教育所用教材《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由香港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向全港中小學派發,共有34頁,其中22頁講述中國政治體制,著重強調中國模式內涵是「推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科學所言的理想型體制」,而只有2頁短文涉及毒奶粉和動車追撞等事件等所謂「負面新聞」。有團體認為,課程指引中的國民教育概念偏頗,將「愛國」和「愛黨」混為一談,是帶著「政治任務」教導學生的「洗腦教育」,更有逾千名家長本周一在報紙上刊登聯署聲明,本周日亦會舉行遊行活動,要求政府叫停國民教育。不過,有調查顯示,逾八成教師贊同國民教育,而持支持觀點的家長也占絕大多數。
孰是孰非,難以定論。筆者作為來自內地的80後,雖沒有看過有關教育手冊,但根據媒體報導的隻言片語,仍不難想像國民教育的內容,恐怕與內地「思想政治」或「政治」之類科目有相似之處。與香港對待國民教育「不考試」、「不評分」的態度相比,此類科目在內地都是必修課,需要學生大量背誦默寫,參與考試並計分,連高考都佔有相當的比重。筆者自幼天資愚鈍,難以過目成誦,因此求學期間,對於上述需科目,常常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應付。不僅如此,更需要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奮筆疾書。猶記得看到題目後,筆者往往傾盡全力搜腸刮肚,把記憶所及與題目相關的隻言片語全部羅列於試卷上,寫到指酸腕痛,仍需咬牙堅持,即使時隔已久,但今日回想,仍歷歷在目。
雖然內地「政治」類科目不易應付,但也是國家進行國民教育的手段。而國民教育,也並非中國獨有。美國許多中小學校每天都有升國旗、奏國歌儀式,這就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日韓等國也無不通過各種方式強調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而香港與眾不同。香港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英國人在這塊「借來的地方」發展經濟,長期強調關心財富、不問政治的觀念。雖身為華人,但港人對自身身份的認同與內地同胞相差很遠。九七之後,仍有不少港人以「英國人」自居,不少人懷念那段英國統治的good old days,對來自內地的一切持懷疑態度,乃至於在「七一」遊行時常常見到有人高舉米字旗。
最近這些年,自由行的開放使內地居民可以方便的來港旅遊,期間某些人的素質和行為,更印證了香港人固有的「北佬」、「阿燦」觀念。內地豪客在香港買樓、買車、生孩子、就醫,無形中搶佔了港人的資源,更加深了港人和大陸人的矛盾,諸如「蝗蟲論」的誕生,正是由此而來。這樣的情形之下,一個小小的香港如何能淡定地面對內地的龐大需求?港人如何能沒有焦慮、擔憂、害怕被同化的感覺?這些,都使得香港人無法接受國民教育「報喜不報憂」、「黨國混淆」的教育觀點。
人無完人,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這個國家也無可否認的存在很多問題。既然如此,若在教材中用更多客觀審視的事實,交由學生自行判斷,而非用過多感情氾濫的主觀觀點,強加給學生,分清國家與黨的概念,強調人權教育,尊重多元價值觀…或許有機會擺脫「洗腦」之嫌,這個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或許更容易被接受。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