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2012
市場對央行「放水」不領情
上周內地公布4月份新增貸款為6,818億元人民幣,比3月份下降了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當市場又質疑內地會否繼續放鬆貨幣政策時,人民銀行隨即在剛過去的周末宣布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RRR)50點子,估計為金融系統釋放4,000至5,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看來足以彌補上月減少的新增貸款。
現今內地政府與經濟的關係就好像家長與孩子。2008年全球金融震盪,內地政府似乎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影響以至發育不良,於是立刻拋出4萬億元人民幣給孩子買補品,每餐又大魚大肉,好讓他快高長大。雖然幾年內孩子確實長大了不少,但後遺症亦陸續湧現。例如身體出現嚴重多餘脂肪(多個行業產能過剩),高膽固醇(高通脹),癡肥(樓市及資產泡沫)等一連串問題。
如今孩子可能再受到外來病毒感染,家長的神經再度繃緊起來,定會確保孩子能健康成長,只是吸取了上了次教訓,不會再讓他暴飲暴食,而是要固本培元的方式來扶持。雖然我多次提及內地的貨幣政策今年會往較寬鬆的方向走,但大家不應期待那是一些大規模及急速的「放水」,有秩序的放鬆銀根及重質的刺激經濟政策才是大方向。
這次是內地自去年12月以來第3次減RRR,亦突顯了新興市場經濟下滑的風險。當我們聚精會神在股市的時候,新興市場和商品貨幣都在呈一浪低於一浪的趨勢。其中印度盧比已跌到近去年8月的歷史低位,印度的滯脹情況嚴重;巴西的雷亞爾更已跌穿了去年的低位。
個人認為這些市場的趨勢反映了兩個現象;首先,2008年金融海嘯後因資金泛濫已流進新興市場和商品的熱錢及產生的效應已逐步減退。隨著美國推QE3的機會似乎低於50%,而歐洲大部份的貨幣政策都只是為銀行提供流動性,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加上全球都在進行「去槓桿化」,投資者對風險資產及商品的胃納都在縮減。
其次是過去幾年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可是,這種以「印銀紙」來維持的經濟增長難以持久。如今這些國家的經濟再度下滑,市場亦不相信同樣的政策能再次奏效,這促使投資者減少,甚至撤走於當地的投資。因此,我認為應重新審視過去幾年間市場認為只升不跌或每跌必彈的項目,如澳元和黃金。
「股神」巴菲特過去一直無興趣投資黃金,因他認為黃金是一種沒生產力、沒利息和收藏成本甚高的死物。雖然金價的表現好像與其看法不一致,但大家也不妨細味一下他的說法:「12年前是一盎司黃金,12年後也是一盎司黃金而已」 。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