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2023
4成青年認窮 逾半收入少於1.5萬 月均使1.7萬
【晴報專訊】青年是社會棟樑,惟不少港青卻看不到未來。嶺南大學研究推算,港青個人月均生活支出為16,789元,惟過半收入卻低於1.5萬元;另有4成受訪年輕人自認「貧窮」,有人認為工作纏身,有志難伸,致「精神貧窮」。有學者認為,部分年輕人看不見前景,便寧願「躺平」,亦有人暫時可靠家人維持現有生活質素,惟長遠恐影響本港整體社會發展。
(資料圖片)
嶺大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去年11月至12月,訪問253名18至29歲年輕人,了解他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費用,推算各人每月生活開支達16,789元,即使扣除教育開支,亦要14,894元。嶺大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助理徐文傑解釋,相關住屋開支是與家人攤分,受訪者未必要月花有關金額,惟若他們不是與家人同住,便有機會無法維持現有生活質素。
研究團隊又與31名年輕人作深入訪談,發現有4成人自認是不同形式的「貧窮」。研究報告引述其中一名受訪「斜槓青年」(多重職業)Rain稱,貧窮並非生活無法負擔,而是感有志難伸,「很難擠出時間追求自己興趣,忙到連自己煮餐飯的時間都無」;另一受訪者「高佬」則稱,貧窮在於看不到上流機會,「永遠都框死嗰框框度,因為你根本無呢個金錢或者財力」。
雖然與家人共住能節省生活開支,亦有受訪者渴望搬離原生家庭。受訪者「椒仔」期望與伴侶夾租,想有私人空間,「無可能一世都同家人一齊住」;但亦有人稱目前與家人相處尚好,無意遷走,有人甚至形容「一世住公屋都OK,唔需要捱貴樓,唔係好介意有無層樓」。
看不到前景寧「躺平」 恐礙社會發展
以往社會關注年輕人置業問題,但近年不少人眼見「上車」無望,便寧願「躺平」。
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稱,大專教育趨向普及,難免令學位貶值,但不代表畢業生收入一定要大減,只是本港未能因應教育普及,發展更多高增值產業,讓年輕人有選擇投身的機會,故就算他們努力亦未必看到前景,部分人便索性「躺平」;亦有人靠中產父母庇蔭,尚能維持較佳生活,但若他們無善用資本增值自己,到父母百年歸老便出問題。他指若愈來愈多年輕人「躺平」,便會威脅本港整體發展,建議政府檢討產業發展以至本港勞工生產力高低,找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嶺大團隊推算要時薪近72元,年輕人才能維持目前生活。
另嶺大團隊以每月工作26日,每日8小時推算,相當於年輕人要時薪近72元才能維持目前生活,即遠高於5月生效的最低工資水平40元。負責調查的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仕池稱,現時政策只是防止「工資過低」,無法真正減少貧窮人口,建議將最低工資視為扶貧政策核心。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