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23
中大研蝦敏感疫苗 3針終身免戒口 解構11蝦類致敏原 助準確診斷過敏
【晴報專訊】蝦敏感是本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中大醫學院透露,正研發相關疫苗,初步動物測試已證實有效,現開展人體初期研究,若成功推出,蝦敏感患者只須打3針,便不用再終身戒口。
現時蝦敏感測試,採用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激發測試。(中大提供)
另中大與泰國合作研究,成功解構11種蝦類致敏原,包括1種新致敏原肝糖磷解酶(Pen m 14),並首次把以致敏源為本的分子測試,應用在蝦過敏診斷,有助提高斷診準確性。
中大醫學院教授黃永堅
中大醫學院羅騰祥基金兒科教授黃永堅解釋,食物過敏為免疫疾病,免疫系統誤認食物內的蛋白質為有害物質,產生免疫球蛋白(IgE)抗體,刺激釋放炎症介質,並引起過敏症狀。本港蝦敏感小學生比率為1.05%,患者吃蝦後,除會出蕁麻疹、口唇腫等,嚴重更會喘鳴、呼吸困難及休克,惟過敏通常終身維持。
疫苗動物測試有效 展人體初期研究
中大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透露,醫學院正就蝦敏感疫苗進行研究,初步動物測試已證實疫苗有效,現開展人體初期研究,若成功推出,蝦敏感患者只須打3針,便不用再終身戒口。
中大醫學院教授梁廷勳指即使同一種蝦,港泰流行的主要蝦致敏亦有差異。
另黃指,分辨「並發過敏」及「無症狀過敏」蝦敏感患者是一大挑戰,尤其皮刺測試及血液特異性IgE檢測,僅用貝殼類海產提取物作測試,準確度低,假陽性結果比率高達8成;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激發測試雖然是診斷蝦敏感的黃金標準,但患者要留院2日,不斷試食不同蝦含量的蝦餅,人手需求大和成本高,且或誘發嚴重過敏反應,屬高風險。
分子測試 精準分析致敏原反應
中大醫學院與泰國瑪希敦大學及三美泰吞武里醫院早前合作,在港泰共招募了85位於5年內曾至少2次在吃蝦後出現即時過敏反應的人士,再提取大虎蝦的蝦類蛋白,為他們進行血清過敏測試,成功解構11種蝦致敏原,包括新致敏原Pen m 14,且找出在港泰兩地分別最有助精準檢測蝦過敏的3種致敏原;並首次把分子測試,即以致敏原為本的血液特異性IgE檢測,應用在蝦過敏診斷,精準分析患者血清樣本對各致敏原的反應;又發現即使是同一種蝦,港泰流行的主要蝦致敏原亦存在差異,或與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
梁說,有些患者吃蝦後感不適,且發現血清IgE含量高,便認定自己對蝦敏感,但事實上有些人對各種蝦致敏原的反應很低,為蝦類耐受人士,僅因所吃的蝦不潔而感不適,相信成功找出多種蝦致敏原,有助僅靠抽血精準判斷患者對各致敏原的過敏程度,並對症下藥,避免過度戒口。未來會積極找出魚類致敏原和應用相關測試,助海鮮過敏患者進一步確認敏感緣由。
20歲Alvin約3歲便發現對海鮮過敏,即使是打邊爐的鴛鴦鍋中潑濺了少少相關湯水,也會喉嚨痕癢、起紅疹。其母指,家中幾乎杜絕魚以外的所有海鮮,但兒子15歲時進行血液測試,證實對蝦有過敏反應後,終可慢慢嘗試再吃貝類。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