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7
長者社區醫療需求,誰來關注?
對於一般港人來說,總想住進觀感吉祥、有活力的居所,鮮有願意住近醫院的。筆者親友方太家住大埔,最近遇上她,她說:「媽媽病痛多,最近把她安置到市區旺角裏居住,那邊靠近廣華醫院,以便取藥、測檢、治療更為方便。」方太說,要是區內醫療支援充足的話,便不用這麼周章,把老人家搬來又遷去。
須重視社區醫療
據統計處資料,本港總人口19.2%患有慢性病,長者患病情況嚴重。六十歲及七十歲以上,分別有52%及76%,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癌症及關節炎。長者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須要經常吃上不同藥物及跟進身體狀況。隨著人口老化,長者對社區醫療需求,愈加殷切。
展望二十年後,長者比例將由現行17%增至31%。可以預見,未來長者患病人數愈來愈多。長者身體健康除了醫療診治,還有賴心理安泰。據調查顯示,長者獲得朋友或鄰居支援,其患上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病的可能性也較低。
如今香港「打工仔」工作壓力大,自身抽空作足夠休息已不容易;遑論好好照顧長者,使銀髮一族安安樂樂,健康又快活?幸好,現代資訊科技發達,香港正在重視老齡健康科技與社區發展,而且長者對科技的認知也在漸加。長者「使用個人電腦知識」、「使用互聯網」和「使用智能手機」方面,由2001年0.8%增至24%,反映長者利用資訊科技增進健康,以及推動「居家安老」應愈見可行,盼望未來老齡化的人士減少病痛,社交便捷,生活無憂。
高校加強到社區知識轉移
健康科技創新有賴於大學的科研研究。教資會以往對院校的科研績效評核,非常重視論文的出版數量,但最新情況是愈來愈重視研究項目對本地社會和經濟所作貢獻,這趨勢與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相符。教資會主席唐家成表示,重視科研對社會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可轉化作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例如智慧城市及機械人技術等)。他特別提到,這須符合重要政策、社區和社會目標的研究,例如應對人口老化等。
當前香港已有高校面向不同社區提供一些老齡服務,在教資會最新重視知識轉移的政策推動下,未來長者融入社區情況料加強。期望未來,社區醫療可針對長者慢性病,注意長者的用藥及康復,使長者身體退化及衰老情況得以減緩,並協助他們獨立自主生活,享受盛齡生活。
面向老齡化年代,香港應結合科技化發展,促進長者治療與保健。可以預料,機械人技術或可減少看護的人力負擔;與此同時,利用科技防跌,改善長者行動不便、改良輪椅設計,利用手提裝置以監測服藥及健康狀況等等,都是從預防著手,對維持長者健康功不可抹。
本月16-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將舉辦一連三天的樂齡科技博覽會,期間將舉行高峰會及大大小小的講座分享經驗,並展示先進的長者科技產品,料對推進長者健康生活有所裨益。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