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17
FinTech的守護者:沙盒
根據日本漫畫的「預言」,多啦A夢會在100年後出現。你有想像過現實世界中100年後是怎樣嗎?可能機械人會了解你的一切喜好,當你雪櫃裡的汽水快要喝光,機械人會自動幫你購買、繳費並送到家中;人工智能會清楚你一切習慣和經歷,為你度身設計保險理財計劃,甚至主動幫你理賠,現金直接送到你手!這些科技可能不用100年就會出現,因為內地的智能超市「盒馬鮮生」和互聯網保險「眾安保險」已經有相似功能。以上例子都是「FinTech」(金融科技),香港這方面一直落後其他地區,甚至連內地也比不上。多個金融監管機構近日均表示推出及改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到底這是甚麼措施?可以為香港FinTech帶來多少變化?
「沙盒」(Sandbox)原指遊樂場中供小朋友玩耍的沙池,可以在當中堆砌城堡等物品,而不會對影響沙盒外的世界。套用到FinTech上,是指為FinTech產品提供測試機會,但這些測試必須在監管機構訂出的限制下進行,例如限制了用戶人數、用戶類別等。這安排為FinTech產品提供生存空間,免得他們因法規未追得上科技發展而胎死腹中,也讓監管機構有機會觀察和了解新產品。香港金管局在上年9月推出了首個FinTech沙盒,可惜只涵蓋與銀行相關的產品,例如存款或支付產品。
團結香港基金於今年9月底發表金融科技倡議研究,從合作(collaboration)、廣泛(inclusivity)、便利(facilitation)、可擴展(scalability)四個層面,提出多個改善沙盒的考慮方法。數星期後,金管局宣佈改善方案,證監會及保險業監管局亦宣佈推出新沙盒,與基金會的倡議其中三個層面不謀而合。改善方案包括數點:如設立單一聯絡點連接多個監管機構的沙盒,以方便跨界別產品申請測試,正正回應基金會認為沙盒應更廣泛、跨界別;另外新增金融科技監管聊天室,擴闊反饋意見的渠道,包括科技公司可以毋須經過銀行直接與金管局溝通。
基金會金管局已開始考慮到FinTech公司的需要,惟仍有更多完善空間。初創企業在沒有金融機構作為合作伙伴下依然無法獨自申請測試,令資源和經驗有限的初創企業仍缺乏「安全場所」。又例如基金會倡議的四個層面中仍有一個未有涉及,目前仍沒有機制隨著企業發展而放寬測試產品的限制條件,窒礙FinTech機構擴充業務,有關機構應考慮在處理測試續期申請時移除部分限制,例如英國的沙盒曾把參與測試的投資者限制由英國投資者擴展至歐盟投資者,扶助FinTech發展。
香港要蟬聯國際金融都會的地位,絕不能在金融科技上遜色其他地區。要邁進一大步,令香港的FinTech生態得到改善甚至領先世界,改進沙盒只是其中一小步,末來香港需要繼續努力。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