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8
土地不足,文化創意談何容易?
香港土地不足,窒礙各行各業發展。本港被評為文化沙漠,與場地及空間不足息息相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提出增設文化創意旅遊局,實質必須顧及土地支援,否則要拓展文化創意,只是空中樓閣。
表演場地難獲分配
立法會上月辯論「支持本地文化藝術及康體發展」的無約束力議案,代表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表示,目前表演、展覽、排練和藝術教育空間,因為租金上漲和活化工廈政策的偏差,不敷應用。他促請港府改善環境,孕育本港演藝及文化事業發展。
康文署的表演場地使用率長期高企。2016至17年度租用主要演藝場地的2.35萬宗申請中,有8成不能獲得分配。本港著名話劇《打轉教室》想發展如外國般的長壽劇,但場地很難配合,令藝術工作者感到氣餒。由此說明了香港文化演藝事業裹足不前的緣由。
此外,一些精彩的表現因場地所限也無法在港演出。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曾表示,想引進莫斯科優秀的歌劇,但演出陣容龐大,本港最大舞台也容納不了。她又說,曾在港演出一場意大利歌劇,但後台擠得水洩不通;又有一次後排演藝人員在表演時甚至要擠到後台去,觀眾無法看見。
演唱事業難拓展
現時年輕人潮流愛打鼓、吹長號……,由於練習場地不夠,一旦在家演練,又遭到鄰居投訴滋擾,殊為不爽。有的愛組隊夾Band或練唱,都跑到工廈去;然而,工業大廈用作演藝用途,受契約限制,很可能屬於非法。
紅磡體育館已是歌手開演唱會的夢想之地。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說,三十多年來都沒有一個可替代的場地,說明香港場地嚴重不足。他認為,香港應提倡演唱會旅遊,讓遊客日間去迪士尼,夜晚去演唱會。
撥地開發電影產業
至於香港電影演藝界,在國際上早已獲獎纍纍,揚威海外。巨星李小龍、張國榮、梅艷芳、羅文等雖然黯然逝去,但他們的成就閃爍,才華未被遺忘。微電影之父何緯豐呼籲成立電影博物館,把他們的遺物、戲服、獎項好好保留,值得港人惦記,引以自豪。再說,這些珍貴資源,也可以吸引海外遊客,料必大受歡迎。
政府覓地應配合文化須要
總的來說,礙於地方限制,不少藝團只得租用工業大廈,用於拍攝、錄影、演唱練習、組樂隊夾Band、後期製作;但未必合法。現時即使工廈業主願改變土地用途,最終很可能因消防條例而未能過關。因此港府有必要檢討現行工廈政策。
其實,面對本港土地不足,最佳方法是填海造地,可提供大片土地作為住宅及工商各業用途。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近日表示,若落實填海,以未來需要1200公頃土地作考慮,填海範圍會比一個沙田新市鎮大。然而,團結香港基金認為,香港無論經濟、商業、交通、文化、醫療、老齡等長遠都須要大量用地,香港應規劃逾9000公頃土地以應付長遠需要。
儘管香港當前聚焦討論住屋擠迫問題,但也應配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土地需要。港府有意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值得我們深思如何撥地配合,加快發展,為新一代締造更多機會。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