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19
以「應用教育」培養時代人才
香港社會動盪快將五個月了,似乎仍未有停止跡象。無論旅遊、零售、餐飲業已遭受重大打擊,其他百業中小企正在叫苦連天。此際,特首林鄭月娥於本月中發表《施政報告》倍獲關注;然而,較少人注目的是在教育方面作出了重大舉措,可以預期政府在「應用教育」將更有作為。
注重「應用教育」
這次政治抗爭反映了港人對現實多麼的不滿,揭示了社會潛藏不少問題,尤在青年教育及就業發展存在落差,有待改善。莘莘學子,希望躋身為大學學士之列,現時大學入學率為48%。無論如何,大學生拿到學位「沙紙」,未必等於前程美好,月薪中位數只有1.4萬元,扣除通脹後,比較二十年前還要少。大學生工資低,就業前景不明朗,生活拮据,怨聲載道。因此,政府重新為青年提供合適的課程及就業方向,至為重要。
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資助院校是青年仰望的目標,要是成績一旦欠理想入讀自資院校,每年更須繳付甚至高達十萬元學費。事實上,青年念UGC八大與自資院校,所享受得到的資源,非常懸殊。UGC院校對每名學生每年資助為24萬,連同學費,每年學位成本約為28萬;由於自資院校以自負盈虧經營,即使以學生每年高達十萬元學費作為辦課開支,院校資源仍有所不足。有的院校因而將貨就價,辦了一些素質欠佳的課程。因此,基金會建議,應為自資院校增撥資源,使提升教學質素,令學生提升競爭力,爭取更美好前程。
當前科技一日千里,工商業發展以科技強化生產力;但香港社會側重「學術教育」,忽視了「應用教育」的作用。一些行業如:機械操作、維修、電影、測檢欠缺人才。其實自資院校正可投入「應用教育」,開辦這些切合市場需要的課程,也為學生打通了就業出路。基金會月前提出,由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應重新整合資源,在監管及撥款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令自資院校因應優勢,獲得較多資助,使在市場上開辦更為出色的課程。
施政報告採納基金會建議
《施政報告》談及在職培訓,在推行「應用教育」方面抱積極態度。我們樂見《報告》採納基金會政策建議,改組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以加強該委員會在促進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規管、支援和協調方面的角色。
基金會批評,當前自資院校財政捉襟見肘,所接受的政府補助,只是按學生人數計算,實為不足。《報告》就此作出了回應,建議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向有意開辦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特定副學位或學士學位課程的自資院校提供財政支援。
我們認為,自資院校資源相對UGC院校少,並不公平。該建議的突破在於:政府不再以自負盈虧的思維對待自資院校,而是採取直接補助金的形式,以幫助應用教育課程的開支。該建議與基金會的思路一致,為推動自資院校發展應用教育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可解決院校財政壓力的短板,也可減輕學生沉重的學費負擔。由於補助金計劃的推出,自資院校也可增加設備及器材,可以預期,應用教育課程將得以更有效推進,學生可獲莫大受益。
施政之重:應用教育
全球面向工業4.0,很多行業將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科技影響,未來也會誔生一些行業,預料當今65%小學生將來從事社會上未存在的職業。因此,香港政府、院校及工業界必需聯手為香港培育應用人才,以支撐未來經濟發展。我們盼望港府及早進行自資院校的改革,令青年能獲合適栽培,在職場上應用相關知識及技能,發揮所長,支援香港經濟穩步發展。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