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2021
港深院校應共建河套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
香港高校科研卓越,在新冠疫情期間貢獻良多。正如上篇文章提及,由香港大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噴鼻式疫苗「衞活苗一號」更剛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而事實上,藥劑製品研發需要先進行「藥物發現」(drug discovery)過程,確立能夠治療疾病的候選藥物(drug candidate),才能進入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階段。而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技術轉移,均需要跨學科、跨院校的合作。
港企「英科智能」跨學科、跨機構抗疫
負責藥物發現、被《福布斯》評為全球二十大人工智能藥物研發企業「英科智能」的全球總部正是座落於香港科學園。英科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協助迅速找出候選藥物,大幅減低新藥研發的成本及時間。
英科智能採用的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跨學科應用模式,吸引了不少大型製藥公司青睞,美國的強生、輝瑞,日本的安斯泰來、大正製藥均與其合作。英科智能更早在去年2月發布了用於對抗新冠病毒的新型分子,而企業亦意識到「抗疫」的科研過程無法獨善其身,決定與科學家免費共享新型分子,加快研發進度,實行跨機構合作共同抗疫。若這個模式能夠規模化,則為建成生物科技創新高地一大創舉。
設立大型研究機構為世界趨勢
新冠疫情確實顯示了跨學科、跨機構合作抗疫的必要。事實上,香港各大學之間均有不少合作,例如日前港大及中大兩所醫學院共同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治療丙型肝炎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繁殖。可是,這些合作暫時較為零散、且不成體系。
近年來,世界各地坐擁頂尖大學的地區均陸續建立跨學科、跨機構的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美國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正是由麻省理工及哈佛共同建立,而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則是由數間著名英倫機構組成。這些大型研究機構均配備龐大資金和設施供成員機構共享,透過合作研究解決日益複雜的生物難題。這不但吸引頂尖人才進駐,亦為下游生物科技企業提供前沿科研的支持,連接學術界和業界,加強推動區域內前沿科技產業化。
港深大學應於河套共建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
隨著國家對深港河套的戰略性規劃,港大、中大、科大可主動聯同深圳先進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深圳院校,與其他大灣區內現有的平台和設施合作,於河套共建跨學科、跨機構的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以有效發揮香港多所大學的科研實力,並與深圳產生協同效應。
這個機構還應遵循三大原則:把握前沿機遇,以專注研究前沿科學領域以及仍未解決的重大醫學問題,除了包括現時肆虐的新冠病毒病等新生傳染病,亦可主力研究長者常見疾病及罕見病等重大問題;致力解決地區醫學難題,例如分別在中國及東南亞常見的原發性肝癌及鼻咽癌;在運作上獨立於成員院校,以避免受到成員院校的行政或財政限制,確保有長期、穩定及充裕的資金支持研究。
若港深攜手於河套建設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並著力研究最前瞻科學並具科研獨特性的地區問題,將有效吸引國際頂尖專才進駐河套,並能持續培育產業人才。更重要的是,機構將成功吸引龍頭企業進駐河套,對接機構的中上游基礎及應用研究成果,實現全鏈條合作,使這些大學科研成果產業化,終建成港深生物科技創新高地。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